• 1:头版
  • 2:焦点
  • 3:广告
  • 4:财经要闻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个股查参厅
  • A7:谈股论金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09行业展望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2009 1 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3版:上市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3版:上市公司
    国内全面停工 *ST夏新悄然着手破产重整
    建发股份
    四川永丰竹浆项目试产
    携精品图书亮相京城
    时代出版打造品牌效应
    上海汽车
    参股公司上海捷能昨揭牌
    福田汽车
    节能减排实验室获认证
    安徽“家电下乡”
    今年销售力超20亿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上市公告
    抢时间差 海尔占得“家电下乡”市场五成份额
    康佳电视
    元旦再夺销量榜首
    海螺集团
    将投百亿元启动新项目
    新年伊始 黑龙江涌动重组春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内全面停工 *ST夏新悄然着手破产重整
    2009年01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于兵兵
      ⊙本报记者 于兵兵  

      

      曾经创下中国电子产业辉煌战绩的*ST夏新国内生产线已全面停产,或将成为2009年首个倒掉的巨人。

      昨日,本报记者获悉,当市场风传*ST夏新债务缠身、员工集体“放假”之时,*ST夏新其实已经悄然准备启动破产重整程序,国内所有生产线已经全面停产。

      一位接近夏新电子的人士告诉记者,此前公司上万制造部员工如今只留下数百人,事业部几位高层正留守处理收尾工作,而一旦公司破产,这些员工同样会面临新的职业选择。

      “在已经资不抵债的情况下,破产重整是可以想像的比较合适的出路,清算资产后将引进新的投资方进入。”一位分析人士称。

      此前,有报道称,因资金紧张,*ST夏新各地经销商开始登门讨债,而位于厦门市沧海新区、占地40万平方米、曾经聚集了超过万名夏新生产和行政人员的夏新电子城已经找不到一线生产工人。

      业内人士介绍,*ST夏新最好的发展阶段是2002年至2004年,随着两款夏新手机A6、A8推向市场,*ST夏新一度创下数十亿元资产总额。但从2004年开始,在3G技术的推动下,和很多传统手机品牌一样,*ST夏新斥巨资投入3G研发,成为公司资金链紧张的最初原因。至于*ST夏新究竟投入多少资金开发3G,业内说法由数亿元到十几亿元不等。

      此后,*ST夏新又大力发展多元化战略,在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等领域多有涉及。而随着电子产品逐步进入白热化竞争,金融危机悄然到来,*ST夏新最终走到了资金链崩溃的边缘。另有多位接近*ST夏新的人士评论,*ST夏新倒下的另一个原因是国企背景下内部管理不佳导致企业内耗。

      *ST夏新2008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去年1月至9月,该公司净亏损4.65亿元,负债总额高达27.3亿元,而公司资产总额仅为20.3亿元,已是资不抵债。去年12月8日,公司公告称,预计2008年度累计净利润仍为亏损,公司将于4月30日年报发布日起停牌,上交所在停牌后15个交易日内做出暂停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

      昨日,记者联系到*ST夏新董秘吕东,他表示,此前媒体关于*ST夏新的报道未经公司核实。但吕东坦承公司目前资金确实非常紧张。“虽然国内生产线已经停产,但一些海外生产线仍在继续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