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巴菲特“二次创业”启航的征程就是在1973年。而1973年至1975年的国际经济环境以及美股的估值对今天的A股而言极具借鉴意义。20世纪70年代初也是先由资产价格泡沫推升通胀,紧接着是美元贬值和油价暴涨,随后便是通缩和滞胀。而且当时全球正处于冷战的高峰期,因此危机气氛更为严峻。对应当初美股道指的走势,也走出了一轮“过山车”式的走势,恰与现在的A股吻合。
1972年的美股与2007年的A股同样疯狂:蓝筹股推升股市泡沫。当年的美股有蓝筹股“漂亮50”之说,诸如辉瑞、吉列、施乐、默克、通用电气、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数据设备公司、百时美施贵宝、菲利普莫里斯、IBM、宝丽来等声名显赫的蓝筹股大行其道。投资者被鼓励购买这些股票并长期持有。此情此景与2007年A股的蓝筹泡沫何其相似。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也是在1972年12月份美股“漂亮50”的估值达到了巅峰,其中估值最高的25只蓝筹股市盈率达到了惊人的54倍,恰与2007年12月份上证50指数的估值雷同。可见美股的1972年恰似A股的2007年前传。
巴菲特错过了1972年的那一轮蓝筹股大牛市,始终蛰伏等待时机。而当时怀揣2500万美元的巴菲特在资本市场中也仅是默默无闻的小富。大起之后必是大落,1973年的道指出现了仅次于1929年大股灾的历史年跌幅。此刻巴菲特已按捺不住投资的欲望,急吼吼地拿出近半数现金——1000万美元购买了华盛顿邮报的股票。但是买入后的短期结局是被套,且被人讥笑:“巴菲特是谁?”似乎戴着厚厚眼镜的巴菲特深邃的眼神透出并不是睿智而是呆气。但是1973年的道指洼地却是未来30年美股牛市的起点区域,而巴菲特成为未来全球首富的人生航路也在此起步。美股的1973年恰似A股的2008年前传。
至此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应该可以看出,虽然A股上证综指6124点巅峰至少将是未来6年不可逾越的高地,正如美股道指1972年创出的千点高地直至8年后方才有效逾越,但是A股目前价格和估值的双重洼地区域,已是长程远眺9000点的新牛市征途的起点。因此,2009年可谓是价值投资元年。A股投资“二次创业”重新寻觅起点将是改变人生的最佳投资途径。
那么如何寻觅起点呢?寻觅上一轮牛市的幸存者是条捷径,原理类似于选购折扣促销的名牌商品,价值研究的切入点是刚性需求。1972年至今黯然失色的“漂亮50"”是IBM、宝丽来、施乐、数据设备公司等当年看似技术含量高的科技股,但是跑赢长途牛市马拉松的“漂亮50”是辉瑞、吉列、可口可乐、百时美施贵宝、菲利普莫里斯等刚性需求特征鲜明的高知名度消费品牌公司和大型制造业公司。巴菲特的压箱底爱股就包括吉列、可口可乐。对照A股18年历史,也能发现茅台、张裕、云南白药等看似不起眼但却跑赢长程马拉松的牛股轨迹。
2009年伊始,冀望主动型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可以从政府采购订单和知名消费品牌这两大投资和消费主题入手,在跌幅惨重的蓝筹股中寻觅价值金砖。新牛市沧海航路就此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