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重
2008年的中国证券市场,在投资者的失望的眼神和无奈的叹息声中收场。现在,新的一年开始了,曾经发誓远离股市的人们,依旧留守下来,带着希望,更带着忐忑之心,企盼2009的中国股市能够平安、健康。
股市一年多的不景气,有外部原因,比如金融危机,但主要是内部因素造成的,要让股市繁荣,就得首先改变股市的生态。
提到股市的缺陷,许多人会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中国股市太不规范,是典型的政策市和消息市!这是一种没有技术含量又似是而非的说法。其实世上任何股市,都是政策市和消息市,而且越是成熟市场,对政策和消息反应越敏锐、强烈。股市不仅是资源配置的高级手段,也是各种信息的集聚场所,搜集信息,对信息做出正确判断,是投资者的基本功。市场有效的表现之一,就是股价迅速反应和容纳各种信息,不让任何人有信息优势。
所以,问题不在于股市受政策和消息的影响,即使影响特别显著,而在于什么样的政策和消息在影响市场。政策应是确定和善意的,消息应是经过过滤的。如果政策根本不考虑股市的承受能力,甚至忽悠投资者,而各种虚假消息肆虐,却没有受到任何约束,也没有人出来以正视听,在资讯渠道发达的今天,必然助长市场的内幕交易和恶意操控,始作俑者得到巨大利益,中小投资者为此买单付出巨大代价将不可避免。
梳理一下2008年股市的种种非正常现象,就会发现乱象背后政策的随意和消息的恶性泛滥。
“大小非”是不是股市跌跌不休的根本原因,尚有待讨论。但它肯定是股市波动的源头之一。如果大股东能够承诺不减持,或者设定解禁条件,对稳定投资者预期和信心肯定是有帮助的。所以,当一些上市公司做出了这样的承诺时,股价就表现得异常坚挺,这类公司一度被认为是股市的中流砥柱。可是,过后人们发现,很多承诺不过是空头支票,“大小非”们一边说锁定,一边在疯狂卖出。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假减持的公司,还被当作明星来褒扬,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为什么不去监督践诺情况呢?
央企是上市公司的大头,“大小非”也最多。所以,当有关负责人多次对媒体表示,不主张大规模减持“大小非”,央企也不可能大规模减持时,无疑给了市场吃了一剂定心丸。后来,人们才得知,这样的说法没有任何约束力,并没有任何具体安排阻止央企减持。在这一点上,监管部门的做法值得称许,不管市场状况如何,允许“大小非”减持的政策不动摇,股改不能走回头路。问题是,各个部门之间的政策和说法应一致和配合,而不是各自为战,更不能敷衍投资者。一旦投资者对减持形成了稳定的预期,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比如,本来让全部股份流通的股改,就曾被市场理解为特大利空,后来股改政策明确后,反倒成了超级利好。“大小非”也一样。新年的前几个交易日。大规模减持的几家公司股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显著上涨。
融资融券,是去年下半年市场加速下跌中的一个大利好,投资者对此寄予厚望。但是,至今还不见下文。平准基金也很是热闹了一阵子,一些官员甚至发表文章,极力主张推出。可是,我们知道相关部门并没有推出平准基金的打算,这种做法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发展趋势。平准基金可能引发的麻烦,至少和它要解决的问题一样多,甚至更严重。讨论是允许的,但是,事关股市根本大计,不能误导市场舆论。令人不可理解的是,一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士,还在发表类似“高见”。
资本利得税,已经讨论了十几年。主张对炒股收益征税以维护公平的声音不绝于耳,每每引起股市的波动。其实,资本利得税,哪里是短期内能够开征的?本来就没有几个国家征这个税。而且越来越少。最近主张对大小非征税,是这种思路的变种。其实,有关部门可以非常明确地说明,中国没有开征资本利得税和类似于“大小非”税的计划。
今天的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是流通市值居世界前列的庞大市场,关乎几亿甚至更多中国人的利益,而且对世界股市和世界经济也已有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我们还认为证券市场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国有企业的继续改革、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有重要和不可替代作用的话,有关部门在做出可能影响股市的决策的时候,就该慎之又慎,对于各种影响股市的消息,应考虑建立过滤机制,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执行最严格的监管,而且一视同仁。否则,股票市场想承载上述职能,就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统计表明,2008年有近9成投资者赔钱。我想,由于轻信一些不实消息导致投资失误者,不在少数。说一年多的熊市把刚刚成长起来的中产阶层折腾得差不多了,未免危言耸听,可是,这么多的投资者在经济继续增长的情况下,遭受惨重损失,不能不让我们严肃地思考,股市已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
2009年,希望那些不诚实的政策和消息,不再扰乱我们的证券市场。让股市休养生息,是投资者发自内心的企盼。(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