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反映工业经济的一系列宏观指标均带寒意,而近日公布的宏观经济景气先行指标却为寒冷中的制造业带来些许阳光。
日前发布的2008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较上月上升,而12月份第二产业用电量也较前月上扬,这是否意味着制造业景气跌势已经趋稳,甚至乐观一点说,拐点即将来临?
先行数据带来乐观因素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2月份 PMI为41.2%。尽管仍然处于50%以下的低位,但比上月上升了2.4个百分点,使得业界出现了一些乐观的声音。
凯基证券(KGI)分析师王志霖表示,PMI指数的回升,或许表明多项经济刺激计划已开始显现成效,企业预期有所好转。但是否显示制造业生产呈现好转局面,仍需其他数据进一步证实。
中采咨询总经理于颖告诉记者,2008年12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4.7%,比上月下降6.1个百分点,说明制造业产成品库存有所消化。分行业来看,部分先导行业库存的消化前两月已经有所显示,上月整体数据发生变化,说明下降趋势已经形成。
无独有偶,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数据,2008年12月份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为2737 亿千瓦时,环比上升6.8%,高于预期。其中,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用电量较上月环比上升221.66亿千瓦时,环比增加11.7%。
制造业回暖尚需时日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处处长张永军告诉记者,先行指数回升传达了制造业跌势趋稳的信号,但是未来形势恐怕用“谨慎乐观”形容都还欠妥当。他认为,在世界经济整体格局悲观情况下,中国采取的投资促进措施,以及对于出口企业的优惠政策,固然能给制造业带来回转的有利因素,但是要扭转全局尚力量不足。
相比中国,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PMI数据更不容乐观。日本2008年12月PMI季度调整后降至纪录新低,12月美国工厂制造业指数、欧元区12月Markit采购经理人指数均降至新低,外部市场经济的放缓乃至衰退使得中国出口企业难以在短期内回暖,而刺激扩大内需也需要过程。
此外,企业从消化库存转向扩大再生产需要时间。制造业的整体复苏可能要等到2009年的年中至第三季度。
数据回升可持续性待观察
西南证券宏观高级分析师董先安指出,季节因素也会成为月度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否可持续有待观察。
企业为圣诞以及新年等节日产品的开工生产,也是造成去年12月PMI数据回升的一个因素,据商务部监测,全国千家核心商业企业零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3%,内需增加刺激了订单指数回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从业人员指数仍在下滑。宏源证券分析师杜征征认为,中国的制造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劳动力需求没有实质性的增长之前,制造业难以走出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