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9:信息大全
  • 10:专 版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1 10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3版:艺术财经·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3版:艺术财经·市场
    澳门市场尚待培育
    “亚洲艺术拍卖周”明年移师香港
    当普洱茶文物化
    拍卖公司纷纷走出本土
    亚洲拍卖业将进入新一轮格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普洱茶文物化
    2009年01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林梦达
      ⊙林梦达

      

      很多人都记得,两三年前,普洱茶市场出现了类似炒股和期货市场的现象,所谓“普洱茶证券化”。2008年岁末,嘉德四季高调推出普洱茶专场拍卖,拍品均为20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其中80年以上的,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作为商品,普洱茶在广东一带的拍卖活动屡见不鲜。而作为“能喝的古董”,普洱茶以专场形式,出现在中国嘉德这种档次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可是头一遭。

      传说中种下第一株普洱茶树的诸葛亮,肯定想不到,茶,这种历经千年的日常饮品,现如今,不仅能让人惊喜交集,还能让人惊魂不定。最近几年,普洱茶收藏经历了一系列财富泡沫的洗刷。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进下,在茶商们的苦心经营下,在投机者的跟风炒作下,2003年至2007年,恨不得全国人民总动员,疯狂地追捧普洱茶。头几年,云南普洱市的茶农说,摘茶如摘人民币。后来的事态发展,应了一句老话,物极必反。时至2008年,普洱茶在国内行情大跌,茶农的说法变成了——摘茶也要亏本。但此时,从中国大陆到中国台湾,从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到英国、法国,普洱茶的消费市场已经形成,上百万人规模的收藏群体也已经养成。据说,30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70%被纳入台湾藏家的口袋。

      市场基础稳固,收藏群体成熟,就是拍卖公司推出专场拍卖的适当时机。嘉德四季选择2008年岁末,推出普洱茶专场拍卖,其实,从收藏中国深厚的茶道文化角度,确定了陈年普洱茶的“文物”身份。普洱茶界“泰斗”邓时海,在拍卖会后评价说,这次中国嘉德的普洱茶拍卖,可以称为“空前之举”。

      表面上看,普洱茶里的变身秘密,已经被曝光得很彻底了。现在,清朝以前的普洱茶,堪称“文献级”文物。清朝中叶以后的,属于“贡品级”,如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光绪年间普洱金瓜贡茶。清朝末年以后的,被划分为“号记级”,如嘉德四季拍卖会推出的福元昌、吉昌号、敬昌号。此外还有,上世纪50至70年代,中茶公司等几大国营企业出品的“印记级”普洱茶。

      让思考再深入一步。是否还存在另一种力量,将像普洱茶之类的民间藏品,推入文物艺术品拍卖进程?在全球艺术市场负有盛名的Artprice,公布过一个统计数据:首次购买艺术品的新买家,每年增幅达到20%。相对而言,迎合大量新买家们口味的,那些知识和财力门槛较低的拍卖品种,少得可怜。事实上,这种比例上的不协调,在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领域相当突出。公众耳熟能详的,绝大部分是高层次的拍卖公司,高档、高价的传统拍品。或许,定位于“周末拍卖”的小品种、新品种,以后会大受欢迎?在整个市场被金融危机“修理”过后,拍卖公司要吸引更多的新买家,就需要提供更多的特色与实惠。

      无论成交结果如何,嘉德四季首次推出陈年普洱茶专场拍卖,都是一次热情的“试水”行动。倘若“茶仙”陆羽天上有灵,会如何评价众口称绝的普洱茶呢,应是拍场第一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