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德国雷根斯堡的心理学家们用一套软件对人的真实面貌组合、变形,拼凑出数张接近于人的平均长相的照片,混在一堆真实相片中让人评价。结果,评出的“美丽16强”有14张是拼凑出来的,表明所谓的美貌就是人的平均相貌。
这一研究证明,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都有一种追求均衡的本质。这一本质在股票市场上同样存在。只是在股市中,人们更易受贪婪和恐惧影响:时而极端乐观,时而极端悲观,因此股市对均衡的追求是通过一次次“偏离-回归-再偏离-再回归”来实现的。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市场的基本上升速率或是阶段性均衡价位,再辅之一定的离差度分析,我们就能对市场作出较为合理的把握。本周我们先讨论平均速率问题。
上证指数有2个平均上升速度,一个是算术平均速度;一个是复合平均速度。
一是算术平均速率。小时候常听外婆讲“三岁看到老”,这使笔者产生一个想法:如果一个人可从他小时候看到长大后的基本状态,那么一个市场最初的上升斜率,是否也应包含未来的重要信号?如是这样,那么,最初的上升斜率就可称之为“原始上升斜率”。短期趋势有短期趋势的“原始上升斜率”;中期趋势有中期趋势的“原始上升斜率”;长期趋势有长期的“原始上升斜率”。更推而广之,一个市场第一时间产生的上升斜率很可能会成为它最原始的上升斜率。本着这一理念,我们就可作如下2个计算。
第一个:1990年12月19日到1991年1月18日,这一个月的上证指数平均值是123点;然后从1991年1月19日到1991年2月18日,这一个月的上证指数平均值是131点,上升8点。
第二个:1991年5月是上证指数诞生后第一轮中期调整底部,该月上证指数平均值是109点。6月份上升到120点,上升了11点。
这2个数值构成上证指数2个最原始的月上升速度。从相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1994年到2006年的12年间,上证指数一直是以这2条速度线为轴线上下波动的,并保持着大致的对称状态。如1994年9月高点和1996年1月低点基本对称;2001年6月高点和2005年7月低点基本对称,堪称是2组完美的对称运动。而2006下半年到2007年间,证券投资基金的过快发展,打破了这一均衡运动,造成对平均上升速度线的过大偏离。这是本轮调整力度超出2001年6月2245点调整的重要因素。
二是复合上升速率。以绝对值计算的原始上升速度,也许并不能适应今后的市场,因为同样一个上升11点,在指数只有几百点时和几千点时所代表的幅度并不一致。因此,我们还需考察一下上证指数大致合理的年均复合上升速率。
首先,我们需确认一个比较合理的基期。最合理的基期应该是1995年,从发展阶段来说,1995年是中国股市告别新生期的第一年;从走势来说,属盘整筑底年,全年的换手率也比较合理;从估值来说,市场平均市盈率最高30倍,最低17倍左右,为发达市场的中等水平。因而,以1995年为基期比较合理。
其次,我们以1995年上证指数年平均值661点为起点,计算1998以来各年的年复合上升幅度(见表)。
从1998年以来基本可分2个阶段。1998-2000年为第一阶段,该阶段的复合年上升幅度均在20%以上,平均21.94%。2001年以来为第二阶段,平均上升速率为12.16%。由于2000和2007年后均发生了大调整,因此,从长期来说,21%和17%的年均上升速率显得过高,而12%则是相对合理的年均复合涨幅。这一速率稍低于过去十几年名义GDP增长率,而与1994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年均净资产收益类相等。
经过1年多的调整后,目前大盘已经处于算术平均速度线下,而以当前1900点的指数计算,年均复合涨幅也已回到了7.83%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2009年继续调整显然概率不大。
(作者为上海智晟投资有限公司首席经济顾问)
上证指数年复合涨幅
年份 | 上证指数 | 年均复合 年平均值 | 涨幅%
1995 | 661 | —— |
1996 | 893 | —— |
1997 | 1196 | —— |
1998 | 1212 | 22.39 |
1999 | 1388 | 20.38 |
2000 | 1866 | 23.06 |
2001 | 1802 | 18.19 |
2002 | 1482 | 12.22 |
2003 | 1482 | 10.62 |
2004 | 1434 | 8.98 |
2005 | 1165 | 5.83 |
2006 | 2177 | 11.44 |
2007 | 4655 | 17.66 |
2008 | 3008 | 12.36 |
目前 | 1900 | 7.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