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广告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海外
  • A4:产业·公司
  • A5:股民学校
  • A6:法律服务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十大预测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一周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基金投资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研究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对话
  • B16:基金·焦点
  •  
      2009 1 1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2版:开市大吉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2版:开市大吉
    筑底等待经济转向
    本周股评家最看好的个股
    震荡筑底酝酿“跨春节反弹”
    汽车制造排名提升9位
    股金在线频道周末荐股
    宏观经济学是救命稻草么?
    业绩是近期选股的核心因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宏观经济学是救命稻草么?
    2009年01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晓晖
      ⊙张晓晖

      

      看到报纸上说,“年终反思,基金经理直叹要补宏观经济学”,真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宏观经济学能够救跌落了的净值的命么?

      说得刁钻一点,之所以有宏观经济学,是因为有宏观经济学家们的皓首穷经;之所以有宏观经济学家的皓首穷经,是因为他们也无法从股市里获得生存之道。不管是在大崩溃时高喊股市将向更高山峰攀登的知名经济学家费雪(他在大崩溃中赔得好惨),还是后来长期长期执美联储牛耳的格林斯潘,没有谁靠宏观分析发了大财。发了大财的宏观经济学家只有一个凯恩斯,偏偏凯恩斯的发家致富不是靠宏观分析,而是靠投机。

      凯恩斯是宏观经济学上的里程碑,成了凯恩斯主义(主义,好厉害),可是凯恩斯实实在在是个投机家,他的大众选美理论就充分显现了他的投机心理。当然凯恩斯的投机卓有成效,巨额的资产为他赢得了经济学家的独立,他的访问调研一律自己掏腰包,从不接受利益集团的英镑。牛得很!

      可见,宏观经济学不是救命稻草。为什么呢?主要是两个原因:

      首先,您无法建立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模型。您无法确定影响宏观经济的参数有多少。GDP、CPI、失业率、税率、进出口、货币M0到M2,还有多少要加进模型里去?说不清楚!您也无法保障这些参数的相对独立,无法保证把这些参数放进模型以后,模型能够给出一个收敛的方程、回归的曲线、拟合的结果。举个例子,您要求人办事儿,结果找了20个人来帮忙找关系。饭桌上,甲拍胸脯担保“包在我身上”。谁知饭桌上的乙和甲有过节。乙心里说,不是包在您身上么?好!结果甲添柴烧火;乙泼水抽薪,事情还是没有办成。柴米油盐酱醋茶,兑在一起,啥味道?赤橙黄绿青蓝紫,兑在一起,啥颜色?您放进分析模型里的20个参数,这里头谁和谁有联系?谁和谁有过节?天知道。

      另一个问题就是,您无法预知政策。影响宏观经济的,决不是您的看法,而是宏观政策。您无法保证您的看法就是对的,更无法保证您的看法能够变成宏观政策。一个政策不会仅仅着眼于经济,还要着眼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国际博弈、集团妥协、社会承受力、文化属性都不能不考虑,毕竟社会的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

      当初,有人提改革代价论,大意是需要一部分人付出代价。可要是这位站在小区门口十分钟找不到出租车就会骂街,您凭什么让谁付出代价?前不久有专家提出取消长假。他作为大学教授不坐班,各处开会捎带脚旅游,无所谓了;可农民工怎么办?盼着旅游的小白领怎么办?现在倒好,不用取消长假,好多农民工自动放长假了。

      再比如说,咱好容易分析对了一回,这次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谁曾想存款准备金率一直加到2008年6月?别人忙活着救市都小半年了,咱们还忙着收紧银根哩。的确,CPI下来了,可也不是因为加息和提准备金率才压下来的,还是因为整个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暴跌啊。石油倒栽葱似地摔得就剩下个零头了,CPI能不下来?

      所以,您可以自己随便认为应该采取什么宏观经济政策,但无法预知会出台什么政策。比如这次4万亿的投资拉动,如此大数量的财政支出,谁想到了?几个月前因为龚方雄的几千亿计划,市场还着实兴奋了一下子呢。

      既然宏观经济政策没办法去猜,宏观经济的运行也就没办法预测。至于说到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好比从西红柿的秧子去猜番茄酱的味道,中间环节太多,根本就不挨着了。

      话说回来,投资受了挫折也是难免,但要在能下功夫的地方去下功夫——比如价值投资的,还对着企业价值继续挖掘,到上市公司调研去;趋势分析的,还对着均线指标面壁去——千万别再整出个宏观经济学分析来,把问题弄得越发复杂了。

      缺钱买彩券,倒霉上卦摊,不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