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广告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海外
  • A4:产业·公司
  • A5:股民学校
  • A6:法律服务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十大预测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一周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基金投资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研究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对话
  • B16:基金·焦点
  •  
      2009 1 1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俄罗斯错过了强化自身经济的机会
    “人民币国际化”能“先行一步”吗?
    奥巴马将如何着手调整性改革?
    假钞在升级
    地方政府发债应该慎行
    创新:对中国人智慧的重大挑战
    付更多钱把银行解救出来
    “危机后”的汽车业长远战略
    自由而非公平的贸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国际化”能“先行一步”吗?
    2009年01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孙立坚
      孙立坚
      人民币国际化或人民币是否能成为“亚元”,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能否担当得起一个国际货币所应承担的“货币三大基本功能”,而在目前的条件下,通过强化金融体系资源有效配置的六大基本功能,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对提高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至关重要。

      上周末去参加天津电视台《先行一步》节目关于人民币是否能充当“亚元”作用的话题讨论,我认为,这一话题是先行了两步。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最关键的还是基于人民币还不能够完全发挥国际货币所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能这一观点。

      中国今天已成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与中国开展的经贸往来活动日趋频繁,在珠三角、长三角开展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物理条件也在不断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币发挥国际货币的第一大功能——支付、结算功能,是越来越有“底气”了。但关键的问题是,采用人民币结算是否能够给本区域带来便利性?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么长时间以来,甚至在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我们也没有看到亚洲投资和贸易过程中的货币结算单位能够脱离欧美货币体系。

      经济学最近非常流行“网络的外部性”学术用语,就“结算”来说,目前亚洲企业和个人,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环境中,“清醒”地认识到,全球人都已经习惯把美元拿在手里,好比今天大家都离不开微软视窗一样,突然间,因为商业或出行的需要,要用日元,韩元,或者要阅读“苹果”系统的文档,那就得额外花费一些成本去将美元换日元和韩元,或买一个在微软视窗环境中运行的特殊阅读苹果文档的软件,才能解决问题。这有多么不方便!

      如果我们的货币还没有形成网络的外部性——没有到了离开人民币结算,人们就会感到多么的不方便的地步,那我们首先要做的就不是人民币成为“亚元”,而是利用中国经济的规模性,趁现在欧美经济都在深度调整的时机推进人民币结算的“网络建设”。除了对亚洲继续做出“贸易逆差”的贡献(让大家有用人民币的地方)之外,从这个意义上讲,扩大内需也是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要创造机会,输出人民币!

      货币的第二大功能是价值是否能够持久稳定。它存在两个潜在的条件,一是当任何人需要这一国际货币时,它可以让大家以最低的成本得到,二是即使得到了此货币,也不会出现“今非昔比”的大贬值。所以,在目前中国资本账户外汇交易受到严格管理的情况下,人民币发挥国际货币的第二大功能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但是,经过这次金融大海啸的冲击后,我们更加不会在无法对冲风险的前提下去放开我们的资本账户。更何况,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既要保证增长和就业,又要控制在贫富分化的环境下很难承受的物价的变动,这就不可能像欧洲那样,把货币政策紧紧盯住物价水平上,以保证货币价值的长期稳定性。事实上,在这场金融大海啸中,欧洲央行已经感到欧元的地位因为货币政策目标的单一性在动摇而日趋下降。目前,欧洲也在为保就业求稳定而不断地向市场注入资金,通胀的潜在风险在不断积累。

      货币的第三大功能是财富功能。凯恩斯把它叫做“投机”功能。也就是说人们持有货币的很大意图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购买力不下降,通过投资和这一货币关联的金融资产来分享这种投资行为所带来的更多货币量(严格地讲应该是实际的购买力)的增长。由于人民币汇率不能够完全按照市场的供需来决定,人民币交易的市场也因为资本账户的管理而缺乏流动性,我们发挥这一功能的基础都不存在。当然,我们更缺乏一个支撑人民币财富功能的“国际级”的金融体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强化金融体系资源有效配置的六大基本功能,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对提高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至关重要。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自1992年启动以来,历经坎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体系中,我们的作用还很不起眼,甚至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所接受的挑战会越来越多。比如,如何做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双向目标就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国际金融中心应是全球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枢纽,是给全球大众带来财富和便利的结算中心。因此,尽管上海面临的挑战有多种多样,但是只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不变,上海唯一需要去努力改善的就是提供全球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服务。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就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先决条件。

      金融资源配置就是 “投资”未来,其中就含有很高的不确定性。于是分担由此带来的各类金融风险就变得十分重要。所以,从风险管理这个意义上讲,金融衍生工具以及风险分担能力较强的金融机构的健全发展,就变得至关重要。可喜的是,上海正在强化这方面的建设。

      但仅仅提供上述避险的机制和工具还是无法完全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发挥金融的网络效应,拓展和深化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手段。比如,人民币的国际化、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和自由化等等都是增加国际金融中心流动性的有效战略。当然,交易成本还和金融中心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的状况也有直接的关系。各个经济主体部门适度的透明性也是保障国际金融中心集聚效应的前提条件。每年央行公布上海金融稳定报告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最后,设计一套完整的金融合约体系和可以信赖的法律和监管制度,是保证市场参与者的激励机制不会因为扭曲而破坏国际金融中心持续稳定的发展的重要基础。

      如此,则国际金融中心的繁荣,对人民币有效地发挥财富功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或人民币是否能成为“亚元”,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能否担当得起一个国际货币所应承担的“货币三大基本功能”,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作者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