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行业展望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1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1版:公 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1版:公 司
    30亿元保证金到位 攀钢整合进入冲刺
    S*ST天海或因6.62亿占款清收影响保壳
    一批公司
    预计业绩同比下降
    ST新天
    拟定向增发改善财务结构
    棱光实业
    资产重组取得进展
    过户清偿齐头并进 *ST九发重整有新进展
    广州冷机
    无人接受要约收购
    多方试探“撬开”跌停 ST盐湖价值或将显现
    ST深泰
    被占款处置有说法
    未受监管部门调查
    深圳华强谴责不实报道
    宝钛股份控股股东将增持
    西部矿业遭发起人减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30亿元保证金到位 攀钢整合进入冲刺
    2009年01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丁可
      ⊙本报记者 丁可

      

      获得证监会核准文件后,攀钢系整合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记者昨日从相关渠道获悉,担任现金选择权第三方的鞍钢集团已将30亿元履约保证金存入中登公司深圳分公司。

      由于攀钢系整合附带巨大的现金选择权,此前市场一直将鞍钢集团能否顺利筹措巨额资金作为判断事件进展的重要依据。钢钒权证行权期满后,鞍钢集团所需要支付的最高现金又增加71亿元,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担心。

      不过,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鞍钢集团财务状况良好,具备履约能力。截至2008年9月30日,鞍钢集团总资产1541亿元,净资产869亿元。2008年1-9月,鞍钢集团净利润达104亿元。现金流方面,鞍钢集团2008年1至9月、2007、2006年的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分别达到136亿元、116亿元、121亿元,同时鞍钢集团融资渠道非常通畅,获得了包括开发银行、工、农、中、建等多家银行1000亿元综合授信。另外,虽然攀钢整合的现金选择权价格不低,但从产业扩张角度而言,鞍钢集团所花代价并不为过。

      正是在这背景下,鞍钢集团为应对现金选择权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资金筹措情况也较为顺利。目前,鞍钢集团已将30亿元履约保证金存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这是攀钢整合实施的前置条件。

      根据《深交所上市公司现金选择权业务指引》,上市公司拟通过交易系统向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申报服务的,应当在刊登现金选择权实施公告之前确保第三方将履约保证金及时存入其在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开立的结算备付金账户中。鞍钢集团30亿元保证金入账意味着攀钢整合进入最后冲刺。

      另外,为避免过多投资者行使现金选择权导致新攀钢因股权分布原因不符合上市条件,鞍钢集团还在酝酿与银行或者信托机构合作发行理财或信托产品以扩大社会公众持股比例,解决上市门槛。

      不过随着攀钢整合进入收官阶段,一个主角互换的问题成为攀钢集团和鞍钢集团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当初攀钢集团引入鞍钢集团作为现金选择权第三方,只是将鞍钢集团视为战略投资者,但如今,鞍钢集团很可能因为投资者集中行使现金选择权而成为新攀钢的实际控制人,这是攀钢集团当初未曾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