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岁末年初,怎样分切财富蛋糕问题,总就会浮出水面。目前正值国家拉动城乡人民消费的关键时刻,这个问题更是迫在眉睫。近日,又有多位学者再次为此呼吁。
说到我国的消费,社会上始终存在几个误区,一是认为,居民储蓄意愿高,舍不得花钱,似乎与东方人的生活消费观念有关;二是认为,目前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保持两位数增幅,情况还很不错,无需过虑;三是以为靠不断降息就能让储蓄尽快转化为消费。
其实,所谓中国人舍不得花钱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这种说法不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实际,也不符合居民消费所处的地位。我国消费热潮起于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是因为新型电子产品进入中国,百姓在改革开放后手里的钱增加较快,那时,看不出人们舍不得花钱的迹象。就在2006年之前,因居民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后激起了又一次消费热潮,人们买房和买车的热情不减,还推高了物价。而且,改革养老制度和医疗制度之后,国人消费热情虽有所放缓,但是消费意愿并没有受到遏制。所以简单说,东方人勤俭持家舍不得消费,并不符合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实际。
不错,消费增幅依然在两位数,但至今消费增幅主要还是靠人们“花小钱”在支撑,今年元旦的第一个长假国内消费市场热闹非凡,很多城市市场人头攒动,不过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消费额的增长大头还是日用商品和餐饮业。因此,两位数增幅的背后,百姓消费了什么,只能部门心里一定要有数,假如只靠常规性小额消费来实现消费提振,恐怕要达到为企业疏导库存,缓解积压产品压力的目的是很难的。而且这样的小额消费,也不可能对经济转型有明显推动。
而用降息逼出资金转为需求,这一点可能性也不大。在现实生活中,百姓虽然对降息有想法,但是即便还有降息预期,百姓也还是愿意存钱。这是目前货币政策很尴尬的一件事情。原因在于,居民对收入是否能持续稳定增长的预期不确定,这削减了人们消费大件商品或者固定资产的兴趣。
问题总得不到解决,就需要有新思路。笔者以为,以上刺激消费的办法虽然无可指责,但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收入预期。近几年,经济学界不少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学者,对于中国消费转型中的问题,基本归结为是国民财富分配不科学。在财富分配上从高到低的排序是,国家、企业、个人。也就是说,全体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实际分配到居民手上的不足以支撑他们去承担如此重大的消费供给。这个问题,如果说前几年因为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资本市场还能让人们获得相应收入补贴,消费意愿没有如今这么萎缩,那么2009年这就可能成为提振经济的最大障碍了。目前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虽然国家刺激资本市场活跃的措施不断,但是真正和社会消费相连,进入良性循环还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可见,眼下要刺激消费,让百姓消费升级换挡成为现实,必须回过头来认真考虑在分切财富蛋糕上应该怎么做了。
除去增加社会对于个人的养老、医疗、教育等等保障功能外,近日樊纲先生也建议,如要有效刺激消费,一定要国企上交垄断收益,也就是说,那些花国家垄断资源的企业应当有相应的垄断税。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应当利用财政政策,直接增加大众基本收入,让分切财富蛋糕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经济转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