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赢在中国
  • 10:赢在中国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行业展望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1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让制度“逼迫”“大非”
    承担企业使命和责任
    单极还是多极?多极还是多元?——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发展之路
    理财知易行难
    或现结构性滞胀
    筹谋更有效对策
    股市维稳是一项危机管理工程
    世界假钞泛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理财知易行难
    2009年01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沈若愚
      ⊙沈若愚

      

      2008年的市场走势让专家的眼镜掉了一地。但是作为普通人,不相信专家,还能相信谁呢?可我们照着专家的指导操作之后,损失惨重,所以特别想知道,专家有没有照着自己说的去做?结果又怎么样?

      《华尔街日报》日前刊登了一篇有趣的文章,爆出猛料:原来不少顶级投资专家也没有时刻遵循自己的专业意见。

      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哈里·马克维茨是运用数学方法探索风险与收益之间关系的专家。按理说,他自己在配置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组合时,应据历史均值作一番复杂计算,在风险和回报之间找到最优平衡点。但是他的实际操作是一半对一半。原因是这样股市暴涨暴跌后都不会过于遗憾。

      世界第二大基金公司先锋基金的创始人约翰·博格主张投资者应定期调整投资组合的平衡,卖出一部分涨幅最大或买进部分跌幅最大的头寸。但是自2000年3月以来,他从没有调整自己的资产配置。

      晨星公司董事总经理菲利普斯曾建议将避税效果差的资产配置到退休账户中。但菲利普斯从未在自己的退休账户中配置通货膨胀保值国债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原因是他认为自己的退休资产是为了实现长期目标,而不愿将股票之外的品种纳入其中。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伯顿·马尔基尔作为指数基金的学术教父之一,坚信指数基金就是一种不劳投资者选股的低成本自动式投资组合。但他仍把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钱投到了个股和积极管理型基金上。原因是他认为买进一些个股和积极管理型基金“很有趣”。

      这些投资专家都没有坚持自己的研究结果,也就是说,他们通过数学推导以及其他的复杂算法,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并出书撰文,上电视宣扬,在各地演讲,希望影响世人的投资理念,但是到了最该自己实践的时候,他们却没有坚持,没能知行合一。原因虽然看上去五花八门,但是仔细一琢磨都是类似的,不是认为自己的直觉更高明,就是发现自己的现实目标并不是自己在文章中,在工作中另立了其他的假设和目标。

      那么,普通投资人究竟应该如何操作呢?是相信这些投资专家的话,还是该学习投资专家的做法,或者是干脆对这些所谓的专家的说和做都置之不理?自己说的话都不信的投资专家,也许说的是对的,但是看上去总有些不那么靠谱。

      也许唯一能够相信的就是那些说和做相一致的人,沃伦·巴菲特算一个,也许还有其他的人,但是出名的不多。无怪乎真正的股神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