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赢在中国
  • 10:赢在中国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行业展望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1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金融·证券
    5省市万能险被停 人保健康“补血”20亿元
    南京银行08年净利增长70%
    传私人银行部关闭
    花旗中国之路迷雾笼罩
    深发展今年主打供应链融资
    邮企代办金融业务
    将免征营业税
    中国银行750亿意向融资
    支持中交股份
    2009年保险业:告别“激进成长”
    赖小民接替丁仲篪执掌华融
    瑞银回应减持中资银行股 外资股东发展重新定位所致
    央行上海总部
    部署09年工作计划
    工行2008年承销
    各类债券1600多亿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2009年保险业:告别“激进成长”
    2009年01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蕾

      ⊙本报记者 黄蕾

      

      2008年保险业很“热”。总保费增速达到十多年来的顶峰,保险资金参与股市的热情亦是前所未有,并购触角也大胆地伸向了大洋彼岸。这样的成绩单虽亮眼,却被市场人士视为是激进成长、实则“虚胖”的表现。 保监会也意识到了过热背后的风险,频发降温信号,示警险企瘦身转型。

      

      向分红、保障转型

      与2007年、2008年上半年的“歌舞升平”相比,2009年的日子可能要用“挺”来形容。刚从北京开完总公司年会的一在沪寿险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因为知道今年业务难做,总公司给分公司定的业绩目标都不高,只要求稳定增长。”

      而据记者了解,“稳定增长”只是一个对外口径,不少寿险公司对内直白地将此诠释为“零增长”。

      而保监会亦给寿险商定下了“瘦身食谱”——产品回归至保障和期缴,减少对银邮渠道的过分依赖。事实上,寿险公司“瘦身”的迹象已有显露。去年下半年以来,受累股市下跌,投连险销售表现遭遇“滑铁卢”,加上连续降息导致万能险结算利率不断下滑,致使大多数寿险公司开始押注分红险和传统保障型产品。“由于万能险对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匹配要求相对较高,因此不适合在中小寿险商中大规模发展。”

      “保监会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可能就要进行保费统计变革,新型寿险产品中,万能险、投连险中投资账户部分收入不再计入原保险保费收入,而分红险仍将被计入在内。基于这一点,一度依赖投连险的大部分寿险公司也面临产品结构调整的转型。”一家合资寿险公司首席市场官对记者说。

      一家中资寿险公司银保部负责人担忧地说,“如果股市继续调整,银保产品会发生大量退保风险,新业务量也将难以达标,将使寿险经营者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当务之急便是保险公司持之以恒地降低趸缴产品和投资理财型险种的比例,提高期缴产品和保障型险种的比例。”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今年的指标是:期缴和趸缴各占半壁江山。

      

      寻找场外投资机会

      刚刚落幕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传来佳音:稳步扩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试点,适时开展企业股权投资试点,研究投资经营性物业政策。此消息让保险机构兴奋好一阵。一家中资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高级投资经理感慨地说,在此政策信号下,保险公司可以寻找场外投资机会,逐渐摆脱过去对股指和利率的过度依赖,进入实业领域。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说,上述三个投资渠道中,操作性最强、参与机会最多的可能是基础设施项目。

      以往在基础设施投资上扮演“牵头人”角色的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保险巨头,今年面临的机会可能更多。去年,保监会就保险公司投资基础设施的债权投资计划征求意见,知情人士透露说,中国平安在债权投资基础设施上已有一些储备项目,目前就等条例细则出台。

      并非所有保险机构都能从四万亿中分得一杯羹。上海一家财险公司部门负责人透露说,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金额比较大,在国内只有设有资产管理公司的保险公司才有能力做。虽然在之前的征求意见中,保监会暗示将扩大投资基础设施的试点范围,但实则“明松暗紧”,从人员设置、风险控制等新规定来看,中小保险公司参与的机会基本很小。

      因此,对中小保险公司来说,他们今年企盼最多的仍是无担保债的放开。一家合资寿险公司投资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该公司在固定收益投资上的业绩表现不错,“从资产类别、发行模式上来看,企业债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投资机会。目前我们对固定收益的投资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这样的操作手段将会延续至今年上半年。未来无担保债放开后,相信机会将更多。”

      沪上一家养老保险公司投资总监也对记者说,“债券市场风险比较高,收益率比较低,长期来看,债券市场没有投资价值,但短期来看,债券市场仍然存在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