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1 16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人民币汇率趋势对我国经济趋稳影响显著
    调整视角灵活把握
    中国经济三大循环
    应高度关注今年消费需求增势减弱问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应高度关注今年消费需求增势减弱问题
    2009年01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梁达
      由于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剧烈变化、国内企业生产经营形势较严峻、居民收入增长预期降低等因素影响,今年消费需求虽然仍在快速增长的通道中运行,但增势将会有所减弱,难以出现去年的高增长局面。保增长、促内需、优民生、增收减支是2009年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关键。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消费领域宏观调控的重点,应注意维护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基层的利益,强化收入预期和弱化支出预期,确定灵活的价格机制,给消费者创造敢于消费、愿意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良好环境。

      ⊙梁达

      

      2008年,尽管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国内经济仍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需求继续呈快速增长势头,对经济的贡献率有所提高。

      2009年,由于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剧烈变化、国内企业生产经营形势较严峻、居民收入增长预期降低等因素影响,消费需求虽然仍在快速增长的通道中运行,但增势将会有所减弱,难以出现2008年的高增长局面。保增长、促内需、优民生、增收减支是2009年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关键。

      

      平稳较快增长是去年消费市场主旋律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1-11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7%,高于2007年的实际增速(12.5%)2.2个百分点。预计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约增长22%,实际增长14.5%左右。

      从运行轨迹看,各月增速呈抛物线形,由1月份的21.2%,提高到7月份的23.3%,之后增势逐渐减弱,回落到11月的20.8%。

      分行业看,前11个月累计,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1.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24.9%;其他行业零售额增长3.8%。

      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类、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1.4%和24.9%。其中,粮油类增长24.3%,肉禽蛋类增长23.2%,服装类增长25.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0.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5.1%,日用品类增长17.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6.3%,家具类增长24.9%,化妆品类增长21.9%,金银珠宝类增长40.6%,汽车类增长26.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3.1%,通讯器材类增长2.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9.8%。

      需要指出的是,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国内消费需求也受到一定影响,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下滑态势,同比增长20.8%,低于上月1.2个百分点,是除3月份以来增速最低的月份,创9个月来的新低。

      从商品销售情况看,进入11月份,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状况已经影响到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热情。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尽管消费品市场仍保持了一定的活跃度,数据向好,但消费市场内部“苦乐不均”,突出表现为廉价、打折商品为多数人所青睐,家用电器跌入低谷。而低端消费市场表现异常活跃,平价消费的低端产品则迎来销售春天。尾货市场、街边小店生意兴隆。尽管市场不景气,但总体上没有对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产生明显影响。

      从分类商品类别来看,11月份,汽车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总额仅分别增长7.7%和4.6%,大大低于前几个月30%以上的增速。通讯器材类和建筑装潢材料类零售总额则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建筑装潢材料类降幅达到32.6%。

      商品房市场同样显现的是不景气。2008年1-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8.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幅度达到18.8%。此外,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达到1.3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5.3%。

      

      增势有所减弱将是今年消费需求主趋势

      各种迹象表明,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将全面放缓,美国金融危机将不断深化,全球金融将持续动荡。受此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复苏乏力。动荡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正孕育着新的变革,我国经济发展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外来冲击,对国内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造成一定压力。

      但从总体上看,影响2009年消费需求增减变化的有利因素要多于不利因素,机遇将大于挑战。

      (一)多种有利因素将推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1、已采取和即将推出的大范围、强力度的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对消费需求将形成实质性利好。国家已经出台和将加紧制定出台一系列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政策举措,将对扩张消费需求起到重要作用。如11月5日出台的10条扩大内需举措中,就有多项措施与扩大消费需求密切相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因此,国家扩大消费的宏观政策指向将更加明确,中央和地方相关政策出台力度将会加大。尤其是近年来中央提出了一揽子强农惠农政策和重振消费的举措成效将渐显,各地政府将更加关注民生,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消费环境将趋于改善,有利于居民增加收入,扩大消费。这些无疑将会进一步刺激和促进消费空间的扩大和消费潜力的释放。

      2、消费需求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众所周知,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主是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部需求急剧萎缩与内需不足相互叠加。在三驾马车中,相对于投资需求而言,消费需求的增长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消费需求对经济的原动力作用目前还未完全释放出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也未完全显现。只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现有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最终消费率,提升外需拉动水平,才能使消费、投资、净出口相互协调促进我省经济向着持续较快健康的方向发展。

      中国经济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初期,未来10-15年将是我国经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这一阶段,整个经济总量和规模将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未来10多年将是消费的黄金时期,发展空间十分巨大。目前医疗、文化、体育、娱乐、旅游、餐饮、家政、物业管理等消费,不仅所占比重偏低,而且产品与市场十分狭小,也预示着居民消费在这方面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3、国内市场具有稳定性强、不易受外部环境干扰以及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等特点,从中长期来看,内需无疑将担当起推动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从农村市场看,中国有近六成人口约8亿生活在农村。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国家有规模如此巨大的城镇化,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低于城市居民,但是基数巨大,且农村人口的收入也在稳定增长。8亿农村人口的大部分都能达到现在一般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其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是巨大的。据测算,目前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大体相当于3个农民的消费;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12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3倍,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今后几年我国城市化将会进一步加快,将带动周边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此外,农民进城打工将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转移,这将促进部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推动其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变化。

      人口是推动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是人口大国,巨大的人口红利,将使消费从2008年开始进入黄金时代。根据国际经验,个人消费支出的高峰期一般在40-50岁左右,这也意味着,2010年前后10年将是我国消费增长最快的时期,现阶段的消费增长正处于高峰期的开端。上世纪60年代的高生育率,使从90年代开始就逐渐迎来了人口增加带来的需求扩张。这一年龄段的人口目前正逐渐度过高储蓄期,消费需求将呈快速增长态势。

      据预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即将步入第三波消费高峰,而人口出生率和人口结构是影响消费结构的关键。1981年之前出生的独生子女有9000万人,目前正处于收入和消费的上升期,而1992-1998年出生的独生子女约有3亿多人,也将逐步进入消费年龄,这两代人的消费倾向要远高于储蓄倾向。

      以旅游业而言,中国的13亿人口,只要其中的一部分在国内旅游,即是极大的游客资源,而中国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现在已经建成的景点,与先进文明便利尚有差距,差距就是潜质,就是旅游业发展的空间。中国的一个省就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按照欧洲的水平来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前景自是极为广阔。

      4、物价水平趋于回落,消费成本下降,有利于提升消费者信心。尤其是房价逐渐回落有利于提振其消费需求,加上国家近日出台的减轻购房者负担的组合系列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房地产交易的冷清局面。

      5、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已达到一定水平。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消费水平将得到一定提升。我国已超过2000美元,已进入消费加速转型期,居民消费由原来简单的数量增长演变为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行,消费升级将通过衣食-耐用消费品-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和旅游等产业链不断演化,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化。

      (二)一些不利因素将对消费需求形成下拉作用。

      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经济周期惯性和宏观调控的时滞性,2009年经济增速继续下探可能性较大,这是世界经济周期性调整和国内经济转型综合叠加的结果。由此造成的不利因素将会影响消费需求的增长。

      一是居民收入增长预期不乐观。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信心遭受重创,消费意愿的下降将金融危机直接导向了实体经济,从而将更多的人、更多的行业和企业拖入这场危机当中。2009年经济下滑造成的负面影响将会扩大,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企业效益将呈下降趋势,减员降薪现象将会蔓延,居民收入增长预期将会大大降低。加上全球金融危机何时见底还难以预料,企业和居民观望情绪浓厚,消费信心将会继续受挫。

      二是支出预期继续制约消费扩大。三大后顾之忧仍是广大居民紧缩开支的根源。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社会救济制度、退休养老制度、失业保险制度、教育的产业化制度以及住房货币化制度的改革和实施状态,都使得大众居民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担忧,医疗、健康、保险、住房、就业、子女上学等各种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使得大众对未来信心不足。

      三是楼市、股市、车市低迷不利于消费的扩张。三大市场尤其是股市低迷已对国内消费产生了不利影响。据专家估算,在今后两年内,当股市的资产价格每增加100元,我国居民就会相应增加大约1到1.5元的家庭消费。目前我国的股票和基金账户已超过1.4亿户,拥有7000多万股民,且多为中高收入群体,股票和基金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重要资产之一。国内股市出现的大幅下跌,使得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大幅缩水,实际上已经产生了严重的负财富效应。这也大大抑制了他们的消费热情,将对中国整体消费的增长产生严重的下拉作用。

      从总体上看,我国消费品市场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经济发展对消费的信赖性越来越大,扩大内需已成为“保增长”的主要渠道,只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好中央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各项方针政策,采取稳定、长期、有效的办法,促进消费,大张旗鼓地重振消费者信心,重树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才能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扩大内需过程中,通过扩大投资特别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虽然可直接拉动经济增长,但从长远看还是要靠消费。但要有效刺激消费,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提高居民收入,提振消费信心,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三是有稳定的现金流。从目前的新形势看,防止经济下行,扩大内需是比较好的策略。要实实在在地拉动内需,通过消费增长带动投资,然后再消费再投资,形成经济持续增长的循环,推动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

      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消费领域宏观调控的重点,应注意维护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基层的利益,强化收入预期和弱化支出预期,确定灵活的价格机制,给消费者创造敢于消费、愿意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良好环境。扩大内需已成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虽然要保持消费持续快速增长非一日之功,但必须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