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在采访中统计发现,在近期到期的一些银行理财产品中,由于2008年以来股市的不景气,到期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浮亏近50%。因此,银行为了弥补投资者的损失,选择将理财产品进行“延期”。
但是,延期是否是最好的选择呢?
⊙本报记者 金苹苹
熊市遭遇产品延期
“最近市场的确出现了比较多的延期产品,主要是由于股市低迷的影响造成收益过低而引发的。”普益财富研究员张星表示。
据记者统计发现,这类进行延期或展期的理财产品,其投资标的均为证券等权益类产品。具体到产品类型上,主要是FOF类产品或者部分挂钩股票市场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如本将于2009年1月31日到期的华夏银行的相关产品“华夏理财——创盈7号”。该产品的投资对象为平安信托设立的“华夏平安福1号单一资金信托”。该产品的说明书指出,其投资范围包括:各类证券投资基金和现金类资产,现金类资产主要用于新股申购。资产配置比例为0-95%证券投资基金、5-100%新股申购等现金类资产。在产品的发行说明书上,其预期收益显示为8-30%,且上不封顶。
“但是从2007年末开始,随着证券市场的一路下滑,基金净值大幅缩水,也造成了该类理财产品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亏损。”张星分析道。也因此,在即将到期之际,截至2008年12月31日,该产品的净值为0.56元,投资者不仅没有收获预期中的高收益,浮亏更高达44%。
事实上,此类现象并非个案,此前,徽商银行九越理财C计划一期基金优选人民币理财产品也是一款FOF产品,2007年9月发行,在1年后到期之际,也同样由于产品收益不佳的缘故,选择了延期。农业银行的2007年“本利丰”第十一期人民币信托理财产品,也在2008年11月即将到期时,发布了产品延期的公告。
用延期弥补损失
“延期是银行帮助投资者减少亏损的一种方案。”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王增武分析,由于目前出现亏损的这类产品,大都在2007年成立,高位建仓的结果就是目前的大幅亏损。“虽然银行在发行产品的时候也考虑到市场可能下行的风险,因此设计时也加入了投资新股申购和结构性存款等结构。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新股表现不佳,其他用来保收益的投资标的也基本起不到作用。”
张星也认为,银行在眼下选择产品延期,是想利用目前市场的低位来进行收益补偿。“2009年,证券市场可能震荡上行,就算存在继续下滑的可能,其空间已经较小。因此,这类产品的净值继续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较小。”
而另一方面,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延期,期限一般选择在2年左右,在市场行情不甚理想的情形下,采取保守的操作方式,等待市场行情的好转,以期为投资者挽回损失。
当然,也有银行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银行这么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挽回自己在投资者心中的“形象”。“产品发生这么大幅度的亏损,投资者对于银行的理财能力会产生相当的怀疑。”但是,在对产品进行延期的同时,银行是放弃了一部分利益以换取投资者的信任和好感的。比如很多银行都会选择将部分手续费、管理费以及计提收益让利给投资者,作为优惠条件弥补投资者。
延期是否是个好选择
虽然银行通过延长产品投资期限,以及让利优惠等措施来吸引投资者进行产品延期。但这是否为一个好选择呢?
“如果投资者选择赎回而不是延期,那么就是将浮亏变成了实亏。”工商银行浦东分行财富管理部理财师李吉说,“如果选择延期,那么还有机会将亏损减小。但这里面包含了一个时间成本,投资者可能还需要1-2年时间,将损失弥补回来。”
而理财专家的建议是,投资者在选择延期前,一般要考虑两个原因:首先是现金的需求是否强烈。面临金融危机,“现金为王”的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部分有现金需求的投资者,只要觉得亏损还在承受范围内,可以选择赎回。此外,理财产品相关投资团队的资金管理能力是投资者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可以参考产品此前的部分净值公告和运行报告等内容,结合各个时点和其他同类产品的收益情况做比较,来判断相关团队的能力。
不过,市场上还有一种其他的方式,也值得银行参考。以光大银行为例,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光大选择设计一款承接产品来弥补投资者的损失。“这类产品属于非常稳健的产品,全都是固定收益类的产品,而且银行在设计时放弃了自身的收益,因此可以部分弥补投资者的损失。”光大银行上海分行零售银行总经理助理徐欣介绍道,而且这些产品是严格控制发行人群的,只针对之前发生亏损的投资者。也因此,很多投资者比较认可这样的补偿方式,特别是那些期望在短期内得到补偿方案的投资者更是如此。
而王增武则建议,银行在对产品进行延期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将产品的“风险敞口”变小的问题。“比如设立产品的止损额度,并且增加开放期或赎回日的做法来增加产品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