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7:专 版
  • 8:广告
  • 9:书评
  • 11:信息大全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1 17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9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9版:书评
    一家王牌投行的“创造性毁灭”
    新书过眼
    PE:不是天使也不是洪水猛兽
    看到泡沫得泡沫 看到机会得机会
    别了!美国方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一家王牌投行的“创造性毁灭”
    2009年01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 昊
      郭晨凯 制图
      《最后的大佬》

      拉扎德投资银行兴衰史

      (美)威廉·科汉 著

      中信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王 昊

      

      拉扎德这家华尔街最神秘的投资银行的故事,实在要比好莱坞的故事精彩多了。而要了解投行,这本《最后的大佬》堪称一部经典教科书。作者威廉·科汉在拉扎德投资银行待了六年,他将调查得来的内幕消息和听得的一些故事糅合在一起,让读者真切地接触到弥漫在投行内部的野心、贪婪和欲望。

      对贝尔斯登和雷曼来说,这场次贷危机是致命的,而对拉扎德投行来说,却带来了无限的机会——它在次贷危机中几乎毫发未损。

      外界对拉扎德有着诸多猜测,个中原委主要是因为这家公司在华尔街显得如此的出众。有150多年历史的拉扎德投资银行,秘密武器不是繁多的业务线或坚实的资产负债表,而是判断力、私密性及精妙的策略。当拉扎德的竞争对手们纷纷上市并将业务扩展到贷款、承销及其他服务时,拉扎德却选择保持专注和神秘。拉扎德最负盛名之处就是它的天才银行家,它向来依靠天才银行家最好的交易构想来成就其地位。20世纪90年代末是拉扎德的艰难时期;业务没有得到提升,与高盛、摩根斯坦利和美林公司相比,它显得如此微不足道。现在这家老式企业开始逐步收复失地。去年收入提升了16%,增加到了16亿美元,如果并购市场枯竭,拉扎德将通过破产咨询业务继续经营。

      拉扎德的那些“大佬”确实具备常人所不能及的能力,他们所驾驭的投资银行已深深渗透到美国社会的日常运作中。拉扎德最著名的“大佬”费利克斯·乔治·罗哈廷在美国投行界的地位无人能出其右,被很多人认为是全世界最杰出的投资银行家,是他把华尔街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的金融泥潭中拉了上来,然后又把纽约市政府带出了困境。在二十世纪最后三十年中,他是拉扎德非正式的掌舵人。费利克斯曾出任美国驻法大使,这进一步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些投行家从来都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商人,他们的另一只脚已踏入美国政治领域,而且站得很稳。明白了这一层,读者便不难理解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及美国政府的救市行为。

      不过,华尔街大银行高管之间的权力斗争,也是够惊心动魄的。《最后的大佬》的另一个扣人心弦之处,就是深入入木三分地揭示了银行内部残酷的人际关系。

      长期掌权的安德鲁·梅耶并非生来就是拉扎德人,但是他与拉扎德的创始家族一样,都有阿尔萨斯犹太血统。拉扎德的创立和发展过程显示,这种关系非常重要。19世纪,在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全球投资、昂贵的战争以及能带来巨额利润的武器竞赛的驱动下,拉扎德发展成了公司和政府的顾问,其他大型竞争者只能望之兴叹。虽然拉扎德好几次都濒临破产,但是它每次不仅能化险为夷,而且过后还能变得越发强大。

      由于梅耶成功赢得了曼哈顿的犹太新贵布拉米内特的青睐,拉扎德纽约分行成了拉扎德三家分支机构中盈利最丰厚的公司。梅耶对那些拥有良好社交关系的美女的追求也对公司有不小的帮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杰奎琳·肯尼迪。

      梅耶的宠儿费利克斯·罗哈廷曾这样评述自己的这位指导人:“他是我所见过的最冷酷现实的人性分析家。我在过去20年的每一天里都要与他斗争。你不得不如此。如果不与他斗,那么你就完蛋了。他毁了很多很多的人。”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为此提供了佐证。

      在梅耶的指导下,罗哈廷发迹了。他成了拉扎德最杰出的交易人,他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谋划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公司并购交易——同时他非常小心谨慎,从不触犯梅耶的权力欲。罗哈廷的才智有目共睹:他不止一次在政治和业务中左右腾挪——曾涉入了哈罗德·葛宁、ITT、智利和理查德·尼克松的丑闻——这些曾一度严重损害了他个人的名声以及拉扎德公司的声誉。但是当纽约市在70年代中期面临破产威胁时,政府请求罗哈廷将该市的金融秩序恢复正常。

      到了70年代末,梅耶年事已高,拉扎德的重担就落到了米歇尔·大卫-韦尔的肩上,当时大卫-韦尔家族与梅耶共同掌管着拉扎德公司。但是由于梅耶的干涉,米歇尔的上任激发了一长串复杂矛盾。20世纪80年代的公司重组和合并浪潮为拉扎德带来了更大的财富和影响力,同时公司还开始从聘用一批来自中产阶层的有才华的银行家。其中就包括史蒂夫?拉特勒和布鲁斯?瓦瑟斯坦,他们此后将成为拉扎德银行的关键性人物。

      拉特勒在90年代促成了数起巨额交易,他在媒体和政治领域建立起来的广泛联系为拉扎德、客户以及他本人都带来了大量财富。他的成功不仅使得罗哈廷与他之间形成了严重的对立,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卫-韦尔任命他担任了公司的助理首席执行官。拉特勒的新职位开始盖过大卫-韦尔的风头——起初罗哈廷在与梅耶共事时就一直避免犯此错误。拉特勒试图重组纽约、伦敦和巴黎分公司,这样的举动危及了大卫-韦尔这个法国人的权势,于是大卫-韦尔将拉特勒赶下了台。拉特勒的离去为布鲁斯·瓦瑟斯坦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瓦瑟斯坦着手的一系列高明而且收费昂贵的交易为他赢得了“收购布鲁斯”的绰号。他如今是拉扎德的首席执行官,他成功地制服了大卫-韦尔,强使拉扎德由一家私有合伙企业变成了一家上市公司。这样的转变破坏了拉扎德的拜占庭式结构,梅耶和大卫-韦尔曾拥有的绝对控制权将从此一去不返,而且外界开始关注这家公司盘根错节的内部斗争,在过去这些情况都完全被公司无可挑剔的正直名声给掩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