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结构性牛市鼓与呼
李志林(忠言)
年末岁初绝大多数机构对2009年股市走势的预测是“前低后高”,主要依据是今年三四月份将公布经济和上市公司“最坏的数据”,且将是超预期的“坏”,吓得人们不敢买股票。历史表明,当市场预期达到高度一致时,实际结果往往相反,这既有思维的偏差,又有主力的狡诈。眼下的结构性牛市正是机构的又一杰作。
结构性牛市为什么能成立?
一是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的提振。除了已批准的汽车、钢铁产业振兴规划外,还将有石化、装备等八个产业的振兴规划陆续出台;一些省市正在召开的“两会”纷纷提出今年经济增长“保九”目标。因此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中国的“举国体制”下,今年全国经济增长的“保八”目标定能实现,这是股市中有良好预期的先知先觉者提前大胆做中小盘个股行情的主要动力。
二是货币供应量数据出现积极的信号。据央行报告,12月M2即广义货币供应量在连续6个月下滑后大幅反弹,同比增长17.82%,环比增3.02%,为16年来首次;M1即狭义货币供应量连续7个月下滑后同比增长9.06%,环比增长2.26%,显示货币总需求的逆转。大机构尤其视M1见底回升为宏观经济和股市上行的领先指标,遂导致本周股市走出放量上行的独立行情。
三是开设创业板的激励。本周召开的全国证券工作会议上,尚福林主席言之凿凿地表示“要推出创业板,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所以,今年传统意义上的对大蓝筹股“价值投资”已过时,市场最流行的语言是寻找“集多种题材概念于一身”的中小盘、创投、题材、概念、高科技、高成长、高扩张的主流热点个股。目前主板和中小板的中小盘题材股的结构性牛市正是创业板开设前的预演,完全符合今年的政策取向。
四是大小非减持压力弱化的鼓舞。从6100点快速跌到1600点很大程度是被大小非减持的击鼓传花的恐嚇所造成的。我认为,在国资委的监管下,指数2500点以下、个股市盈率15倍以下、市净率1.5倍以下,大小非是不会减持的。事实证明,近期三个最令市场恐惧的大小非、大小限减持股太保、海通、金风不跌反涨,俨然成了大牛股,大减持变成了大机会,使抄底的产业资本尝到了甜头。这也为结构性牛市壮了胆、撑了腰、鼓了劲、助了威。
五是一大批牛股财富效应的示范。最早有投资概念股的领头羊中铁二局、太行水泥大涨187%和197%的快速财富效应,带动水泥、建材、铁路、电网、机械板块走强;随后是东方雨虹、川大智胜大涨231%、238%的轰动效应,带领77只中小板股票创出新高;接着,以中路、外高桥大涨310%、165%的效应,带动迪斯尼概念股走强。此外,新能源板块、节能环保板块、稀有金属板块、券商和参股券商板块、ST板块等,纷纷加盟结构性牛市。这些板块的财富效应和交易性机会之大是那些整天忧心于不良经济预期的看空者所无法想象甚至不愿给予正面评价的。
六是估值的支持。从估值看,结构性牛市虽已展开两个月,但指数仅是“5·30”时4335点的一半还不到,7元多的平均股价,2至6元的股票比比皆是,平均市盈率仅15倍,银行、石化、有色金属、钢铁等权重股市盈率仅10倍左右,这就为结构性牛市搭台唱戏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从大盘走势看,元旦后10天虽然五阴五阳,但阳线实体明显大于阴线实体,尤其是本周连续三天站稳60日均线和5周均线之上,为结构性牛市开了一个好头。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有一种行情叫“挖坑”
陆水旗(阿琪)
每年岁末年初的行情不一定好看,但一定会很热闹,今年同样不例外。刚过元旦,市场热点即聚焦于三大事件。一是外资金融机构联袂减持中资银行H股;二是几乎所有的买卖两方机构齐呼:“1500点——2600点是2009年行情的核心估值区间”;三是2008年业绩成定局之后,上市公司的“业绩修正”预告层出不穷。
外资金融机构联袂减持中资银行H股“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自身财务遇困”,这个理由令投资者十分疑惑:一、为什么去年全球金融危机刚开始时不减持,中资银行不可能不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啊;二、若是“自身财务遇困”的原因,为什么在去年三季度全球金融机构资金链紧巴巴时没减持,那时财务更困难啊;三、如果真的是因“自身财务遇困”因素被迫减持中资银行股,正说明中资银行股在国际金融机构的眼中还是优质资产啊,否则为什么到现在才迫不得已地减持呢?此外,如果外资金融机构 “组团减持”中资银行股是非主观因素,为何要劳驾中央汇金公司本周四兴师动众地维稳呢?
买、卖两方机构不约而同地认为今年行情核心估值区间是1500点—2600点,不看好的原因无非是经济与公司盈利增长处于困境,但都一致认为今年下半年经济与公司盈利增长将复苏。这带来的困惑是,如果行情果真像机构投资者一致性预期(历史表明,机构一致预期是无效的),2600点是今年行情的顶,经济与公司盈利增长复苏后,2600点在明年行情中又居于什么位置?机构们一致预期2600点是今年行情估值上限的情景,不禁让人回忆起2006年年初机构们一致预期“1300点是2006年行情合理估值目标”的景象。
目前不少上市公司在以存货计提和资产减值拨备等方式尽可能地“甩包袱”,纷纷发布“业绩修正”预告,许多公司的业绩将因此而“变脸”。原材料存货价值与大宗商品的价格密切相关,投资类资产,尤其是股权等金融类资产与股市行情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开始反弹,假如半年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股市行情比目前明显上升,而上市公司的存货与投资性资产期间未消化与清理完毕,难道到年底再来一次计提(以往上市公司以此方式调整利润的案例太多了),从而使得业绩再来一次“大变脸”?
凡此种种,不得不让笔者联想到在股市行情大构架的N种底部形式中,有一种行情叫“挖坑”。
(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对创业板的三大期望
桂浩明
十年前,中国的投资者开始知道资本市场上有创业板这件事情;八年前,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表了《创业板宣言》,表达了以创业板推进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决心;去年全国人大通过《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搞创业板;如今,在刚刚结束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有关领导明确表示2009年将推出创业板。看来,几经曲折,创业板在中国已经到了破茧而出的关头。
对于创业板,广大投资者无疑是期盼的,它不但为风险投资者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退出渠道,更为投资者介入高成长企业创造了条件。大家都知道的苏宁电器本来也是准备在创业板上市的,后来因为创业板迟迟不能推出,而深市又搞出了一个中小企业板,结果苏宁电器就在那里上市。几年来,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投资苏宁的人们也获得了非常好的收益。现在面临着严峻的宏观经济,那些强周期企业难以有好的表现,这时那些规模小、灵活性高、成长潜力大的中小企业正是发展的好时机。从这个角度说,今年推出创业板的确是正逢其时。
但除了对创业板有所期盼之外,人们对它还是有具体希望的。什么希望呢?简单来说就是这样三条:
第一,希望创业板平稳起步。时下股市低迷,对扩容的承受力不强,如果大跃进式地推出创业板,大规模发行股票,可能会导致市场好不容易形成的均衡机制被破坏。以主板沉沦为代价来换取创业板的高速发展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目前创业板股票的发行节奏、上市安排还在研究中,人们希望届时能推出一个既有利于创业板发展,又能对主板市场起到稳定作用的创业板运作模式。
其次,人们希望创业板的股票发行要有创意。现行的股票发行模式争议很大,当然,主板市场的股票发行方式现在要改的确不容易,但创业板的发行模式可以从一开始就进行全新设计,一个理想的发行模式要能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并合理反映市场需求。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解放思想,一定能设计出好的发行模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对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一定要严格选择。虽然创业板公司上市门槛较低,一些暂时还没有盈利的公司也能上市融资,投资者对此也是有思想准备的。但问题在于创业板公司所公布的业绩是否可靠,有没有存在误导或者不全面、准确的地方?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投资创业板本身就是风险较大的,如果由于信息披露方面的原因导致风险无限放大,人们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对于创业板,投资者衷心希望它能成功,提出一些希望正是为了保证其能够成功。但愿创业板平稳起步,顺利运行,良性发展,成为大家的投资乐土。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记住1849
文兴
1849是什么?1849是一个数字,2009年第一个交易日的上证指数开盘指数,这是必须记住的数字,不论是普通投资者还是股市监管者,都会把2009年12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上证指数收盘指数与之相比,看看辛苦了一年之后,值得高兴还是怅然若失。两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2009年的K线颜色是红还是绿,涉及到老百姓的“资产性收入”。
说来也争气,至今上证指数收盘指数还没低于这个数字过,最近成交量日渐增大,呈现出涨增跌缩的特征,十个交易日下来,仿佛小牛来也。
全国各地的“两会”相继召开,在中国经济大幅减速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如何制订新一年的施政计划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今年的走向,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北京和上海力保9%,福建为10%,广西为11%,重庆和天津要求GDP增长12%,内蒙古则为13%……如果我们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的固定投资金额相加,将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数字。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一下数据,中央政府“保八”,现在各地政府亮相的数据都在八以上,相信2009年GDP增速一定会在八以上。对于我们股市投资者而言,哪里的GDP增速高,哪里就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当然这要落实在上市公司的身上,这关系到投资者的资金账户。
不妨细细想想,在年初各地如此这般的“力争”下,作为优秀企业的代表,我们的上市公司更会“力争”取得不错的投资回报,2009年的金股极有可能来自这些令人振奋的数据的背后。
总之,要记住1849,只要指数在它的上面,就不要害怕,各种政策的支撑作用会慢慢显现的,各地政府的表态正为股市好转加油打气。(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利空概念股走强的启示
王利敏
看似走得摇摇晃晃的股市,本周三突然旱地拔葱般地出现一根收复多根阴线的长阳,周五更是引发大盘蓝筹股整体发力。更让投资者意外的是,周三大涨时曾被市场极度看空的解禁股海通证券、太保、金风科技同时涨停,上一日因业绩大幅下滑以跌停开盘的深发展亦大涨7.71%。利空股大受追捧究竟说明了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海通证券,该股非公开发行限售股和大小非解禁先后形成三次冲击波,其中的第三批20.69亿股大小非解禁股的上市让投资者极度恐慌。原因一是原本仅2.33亿股的小盘股激增近10倍的流通量,小盘股变成了超级大盘股,其股价将如何重新定位无疑引起恐慌;其二是因为这些解禁股的成本极低,据说有的只有几毛钱。于是有人断言,当这批股票去年12月29日上市当天,很可能看到四五元的价位。然而,当天开盘该股居然高开7.1%,盘中一度封涨停,最后在大盘收阴的情况下大涨5.03%。随后开始其始终强于大盘的独立走势,在大盘微涨5.6%的情况下,居然大涨了40%以上。
中国太保也不含糊,该股去年12月25日限售股解禁当天以最低价开盘后出现了持续上涨的走势,经过13个交易日,股价从10.02元大涨至13.8元,大涨了37%,同期大盘仅仅上涨了4.9%。近来走出类似走势的还有金风科技等众多有解禁股上市的股票。
耐人寻味的是,类似的一幕近日又发生在深发展的身上。该股由于业绩大幅滑坡,导致消息公布当天股价以跌停开盘,结果低开高走,仅仅小跌3.95%,后几日持续上涨,4个交易日大涨了20%。本周发布预亏公告的风帆股份也以跌停开盘,随后一路高走。
为什么前不久还让投资者避之唯恐不及的解禁股、业绩滑坡股如今反而成了香饽饽?最主要还是因为随着投资者的恐慌性抛售,使得其股价过度超跌。例如海通证券股价从两个多月前的23元暴跌到7.16元,成为股价最低的券商股,中国太保则从上市最高价51元多暴跌到10.02元。也就是说,股价的大幅暴跌已经过度透支了市场的看淡预期。
其次是确实有部分机构想买入廉价的筹码。当这些股票的股价不断创新低时,多数投资者还在忧虑其中的原始股股东的持股成本很低,海通至少要跌到四五元以下、太保应该跌到七八元的时候,部分机构恰恰借助于唱空论调形成的市场抛售潮,大肆收集廉价的筹码。
利空概念股成为市场的抢手货,实际上反映了投资者的心态在变。一是投资者对利空和利空股不再恐惧,说到底,股市上的利空并不是利空本身,而是对利空的预期,所以才有利多出尽是利空、利空出尽是利多的说法;二是投资者开始感觉到,大盘从6100点跌到1600点后,应该到了苦尽甘来的时候。近来大盘每次跌到接近1800点,盘中就会出现巨大的逢低接盘,股价已跌过头的解禁股(有的相当于股指1000点甚至更低的价格)自然成了接盘的标的;三是当没有解禁股的投资者纷纷哄抢廉价的筹码时,原本准备套现的持有者怎会轻易抛掉廉价的筹码呢,自然使得近期利空概念股不断震荡走高。
从利空概念股由烫手山芋变成如今的香饽饽这个事实中,投资者是否已体会到,严冬正在离我们渐渐远去!
(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