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商文
产品变局
基金创新步伐再提速
随着监管部门鼓励创新的态度进一步明确,基金产品创新的步伐将在今年再次提速。
在部署2009年基金业重点工作时,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要加快推进基金公司开展“一对多”特定资产管理业务,和研究开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试点。
根据2007年11月30日颁布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专户理财业务在试点初期阶段,只允许基金公司开展5000万元以上一对一的单一客户理财业务。今后视单一客户理财业务的开展情况,待条件成熟时再择机推出“一对多”的集合理财业务。
试点一年以来,尽管A股市场经历了由牛转熊的巨变,以及股指的单边巨幅下跌,但相比公募基金业务的损失惨重,基金专户理财的表现却是可圈可点。博时、易方达、交银施罗德等基金公司的“一对一”专户理财账户都实现了正收益。
业内人士分析,相比公募基金,“一对一”专户理财账户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良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专户理财的规模较小,“船小好掉头”的优势使得其在投资中也显得更为灵活;二是专户理财实行的固定期限合约制。资金的稳定性使得基金经理能够有效执行自己的操作理念,而不会过于受到短期业绩的困扰;三是专户理财在产品设计上更为个性化和符合客户需要,投资比例也更为灵活。
“‘一对多’集合理财业务试点一旦启动,现有的基金客户群体将被进一步细分。”上述人士表示,“客户群体的细分将直接导致需求更加多样化,从而引导基金公司在产品设计上更加丰富,推动产品创新。”
除“一对多”特定资产管理业务外,研究开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试点也被正式提上了监管部门2009年的工作日程。
渠道变局 专业基金销售机构重启
专业基金销售机构重新开闸审批将有望在今年重新启动。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谈到今年的工作重点时明确指出,将推动设立专业基金销售机构。
所谓专业基金销售机构,是指以基金代销为主要业务的独立的金融销售机构。专业基金销售机构拥有的第三方角色,可以使其将各种不同类型基金公司管理的不同风格的基金产品统统纳入到统一的销售平台上来。目前,国内市场上只有天相投资一家拥有基金销售资格的专业机构。
一直以来,我国基金销售渠道十分单一。以大银行为代表的销售渠道一枝独大,证券公司紧随其后。相比之下,受制于网点、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影响,基金公司直销始终处于劣势。而以邮政储蓄机构为代表的新兴力量,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业内人士指出,基金销售渠道的单一对于我国基金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市场火暴时,基金发行节奏加快,档期十分密集,渠道的单一迫使不少基金公司不得不推迟发行计划。而基金公司之间对于渠道的争抢,又直接导致了基金公司销售成本过高的问题。
去年以来,随着A股市场由“牛”转“熊”,基金申购规模大幅缩水,销售渠道单一的矛盾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得到了进一步激化。一方面是基金销售的冷淡,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却不得不为了维持渠道畅通,而付出高额的费用。
长久以来,来自销售渠道的困扰以及弱市中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使得基金业内拓宽销售渠道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解决基金销售渠道的瓶颈问题迫在眉睫。而引入更多的专业基金销售机构,提高基金销售的市场化程度也就成为解决上述问题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实际上,种种迹象显示,去年以来,重启专业基金销售机构审批的相关准备工作就已经在积极推进中。《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信息管理平台技术指引》及《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内部控制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基金销售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为专业基金销售机构资格重新放行提供了条件。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重启专业基金销售机构审批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是基金公司与银行、券商等销售机构之间的矛盾正在激化。特别是在目前的弱市中,销售渠道单一而引发的高成本问题已经威胁到了基金公司的持续发展。
二是尽管去年低迷的市场行情导致基金销售规模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但从长远来看,全民理财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为未来基金销售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是基金产品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基金投资的专业性使得投资者对于专业咨询服务变得更为迫切。
四是网络化、电子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基金销售机构不必再像以往一样靠新设实体营业网点来拓展业务网络,成本变得更为低廉。
“可以预见,专业基金销售机构的闸门一旦开启,目前的基金销售渠道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上述专家表示,“这种变化可能不会立刻显现。但从长远来看,基金销售渠道格局将更加多元化,最终完成基金发行的市场化转型。”
行业变局 保险系基金开创三足鼎立时代
在银行系基金诞生三年之后,保险系基金或于年内破壳,基金业格局也将因此而步入三足鼎立时代。2009年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首次明确,将开展保险公司设立基金公司试点。
去年以来,保险公司欲进军基金业的种种消息就已甚嚣尘上。平安保险,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等保险巨头纷纷对设立基金公司表示出了浓厚兴趣,有些公司已经向相关监管部门提交了设立申请。
为了能更加快捷地完成基金公司的设立工作,一些保险公司更是走出了迂回路线。如平安集团的新闻发言人此前就曾透露,平安和新加坡大华银行欲成立合资基金公司的申请已经呈给中国证监会,但获批还有待时日。由于平安集团是通过旗下的证券公司出资成立合资基金,因此并不需要报批保监会。
然而,在保险系基金尚未加入之前,基金业的格局可以说是被老牌基金公司和银行系基金公司一分为二。
2005年,随着工商银行旗下的工银瑞信基金公司成立,陆续已有八家银行系基金公司走入投资者的视野。虽然银行系基金公司在数量上占整个行业的比重较小,但其以突飞猛进地发展速度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
业内人士表示,相比老牌基金公司,银行系基金公司在资金实力、销售渠道、人才储备、产品开发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从而在短短的三年内实现了快速成长。而保险系基金公司在这方面的优势更是不可小觑。
“无论是销售渠道,产品设计,还是专业人员储备上,保险系基金很可能比银行系基金还要更胜一筹。”该人士表示。“未来保险系基金一旦破壳,将给目前的基金业格局带来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