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调查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专版
  • A4:股民学校
  • A5:书评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广告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研究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对话
  • B16:基金·专版
  •  
      2009 1 1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外论一瞥
    美欧银行体系或将全面式微
    “海归”薪酬大缩水
    警惕房地产市场失速调整
    奥巴马的“变革”可能从气候问题开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奥巴马的“变革”可能从气候问题开始
    2009年01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管清友
      一旦世界大国对能源与气候问题的态度发生变化,那么相应的全球治理体系必然被重构,全球经济体系也面临重构。相应的,以能源革命和应对气候变化为起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也必然风生水起。谁抓住了这样的机会,谁就将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也将成为制定新的国际规则的领导者。

      管清友

      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典礼筹备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 据媒体透露出来的一些细节,届时奥巴马吃的是林肯爱吃的菜,走的是林肯走过的路。就连正式就职的主题“自由的新生”,也来自林肯那篇著名的在葛底斯堡的演说词。

      从竞选开始,奥巴马始终让世人见到的是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人,虽然他的竞选口号从“Change We Can Believe In”(我们可以相信的变革)更改为“Change We Need”(我们需要的变革,似乎翻译为“变革,我们需要”更贴切),但“变革”始终是奥巴马坚持说的,看样子也要坚持做。

      现在看来,奥巴马的“变革”可能要集中在两大问题,一个是应对金融危机,领导美国重新走上经济繁荣之路;一个是应对能源与气候问题,领导美国成为清洁能源大国,并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从欧洲人手中重新夺回话语权。在这两大问题上,奥巴马都不同于其前任小布什总统的态度。相比而言,在对待后一个问题上,奥巴马的态度与小布什截然不同,直接体现了其“Change We Need”的思想。

      变革,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为此,奥巴马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不断宣扬其理念,明确其决心。2008年11月18日,奥巴马在向联合国洛杉矶气候会议发表演讲时明确表示:气候变化“将继续削弱我们的经济,威胁我们国家的安全”,“现在是我们一劳永逸同这一挑战作斗争的时候了。”他还批评了小布什政府的气候变化政策,表示在他的总统任期内他将带领美国重新在气候变化方面承担领导者的角色。奥巴马认为,清洁能源的开发计划是振兴美国经济的一部分,能够创造出数百万个就业机会,成为美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因此,应对气候变化与振兴经济并不矛盾。这一点笔者倒是非常认同,正如在之前在本栏多篇文章所讨论的那样,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的计划,是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

      第二是寻找同盟者。2008年12月9日,奥巴马与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和当选副总统拜登会面。世人都知道,在能源与气候问题上,拍过那部荣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的戈尔是个十足的激进主义者,甚至比奥巴马更激进,只不过戈尔可能更推崇肯尼迪总统的变革精神。戈尔曾经在去年的一次演讲中公开宣称,美国应该“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并“要求国家致力于在10年内实现电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和真正清洁的无碳能源”。奥巴马在这次会面时表示,要与共和党、民主党、商界和消费者一起采用大胆的和积极的方法来处理这一问题。奥巴马非常清楚,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是美国重新获得主动权和领导权的必然选择。

      第三是安排班子。有了理念,有了同盟者,当然要安排班子执行和实施自己的政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奥巴马在12月15日提名华裔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Steven Chu)担任能源部部长,一些气候和环境科学家陆续进入其内阁,成为其顾问或政策执行部门的行政首长。

      不过,对能源与气候变化问题,实际上还面临很多争议。比如,有一本叫做《全球变暖——毫无来由的恐慌》的书,其争论的焦点就不在于是否出现了气候变化,而在于人类是否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原因。但不管怎么说,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从澳大利亚到美国,从陆克文到奥巴马,西方大国的政治领袖的观点正越来越趋于一致,即各国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遏制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气候变化问题实在也已经很难再称之为有争议的科学问题了,而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价值观或者说“宗教”。在这样的背景下,谈论气候变化问题便有了一个“政治正确性”的问题。要么支持,要么反对。到后来,估计情况很可能是,谁想反对都很难。

      一旦世界大国对能源与气候问题的态度发生变化,那么相应的全球治理体系必然被重构,全球经济体系也面临重构。相应的,以能源革命和应对气候变化为起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也必然风生水起。谁抓住了这样的机会,谁就将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也将成为制定新的国际规则的领导者。

      尽管改变现状阻力重重,但变革的远期依然值得期待。至少从这点看,奥巴马所宣扬的“变革”意义深远而重大。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也该学习一下奥巴马的雄心壮志?

      (作者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