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财经新闻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机构视点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C1:披 露
  • C2:信息披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1 2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热点·博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热点·博客
    机构论市
    “二八对峙”不改节前祥和氛围
    2009年远离股市将带来更大伤害
    港股中期走势仍弱
    节前将以震荡行情为主
    多空对决
    大盘上下均不易
    小试牛刀 后市攻击力更强
    基建与地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建与地产
    2009年01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曾渊沧
      曾渊沧
      中央政府刺激经济政策开始以推动基建为主调,然后逐步推广至其他行业,因此,不同板块的中企股反弹的幅度及先后程序有所不同,基建股跑得最快,涨幅也最大,一些股票如中建材的股价已经高到之前错失机会买入的人不敢追货的地步,内房股是众多板块中起步较迟的,因为中央宣布庞大基建计划的时候,依然没有对前年提出的一些用来调控楼价的措施有所放松。这种情况持续至去年年底时才出现转机,银行利率开始快速下降,政府也要求银行增加对房地产贷款的总额,首次购买90平方米以下住房契税统一下调到1%,贷款比例由70%增加至80%。最近更允许如果第一套房的面积比该地的平均面积小的话,买第二套房也可以获得80%的贷款。于是内房股开始急速上涨,我之前数次提及的富力地产反弹的幅度最大。

      前几天,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下令严禁银行发放加按贷款,一些分析员和大行马上改变观点,出报告唱空内房股,部分内房股股价面对巨大的压力,以雅居乐为例,今年1月6日股价最高为4.64港元,昨天收市仅剩2.74港元,下跌了41%,碧桂园也由高位下跌了25%,富力地产下跌了20%。

      这是不是与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有关?该报告担心,一旦过度憧憬房地产市场,一旦海外热钱流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会再度出现泡沫化的现象。

      鼓励农民入城是政府的大方向,农民入城后住在哪里?因此,鼓励建屋也应该是大方向。但是,如何鼓励建屋?鼓励建屋的同时也得鼓励买楼,如果楼价不涨,发展商没兴趣造房子,老百姓不愿意买楼,但如果楼价上涨,形成泡沫,银行就会出现问题,美国的金融海啸不就是始于房地产泡沫吗?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混合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市场,中央政府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不断通过政策来左右这个市场,但是,如何做才能显得恰当,却是不容易的。我们这些小小的投资者就得不断地猜测中央政府的意愿。

      今天,处于金融海啸中心的美国有了一位新总统,全球都对奥巴马寄予厚望,期望奥巴马能带来改变,能救美国于水深火热之中。奥巴马也将大撒金钱——减税、退税、创造就业机会。 一提起创造就业机会,全世界的政府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发展基建,可是发展基建属于不能救近火的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