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调查
  • B6:产业研究
  • B7:信息披露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2009 1 2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产业研究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产业研究
    力度超出预期
    今年汽车产销量有望达1019万辆
    混合动力客车
    或迎发展良机
    政策效果有限
    难以完成10%销量增长目标
    推进汽车产业重组
    可行性较低
    “舍本逐末”将无助行业利润增长
    受益的车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受益的车企
    2009年01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浙商证券)
      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企受益较大。目前,小排量乘用车的相关上市公司有*ST昌河(600372)、一汽夏利(000927)、长安汽车(000625)、上海汽车(600104)等。

      50亿元财政补贴政策可加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的报废,促进轻卡和轻客的销售,目前,生产轻卡和轻客的主要上市公司有:江铃汽车(000550)、福田汽车(600166)、江淮汽车(600418)、安凯客车(000868)等。

      近期财政部经建司司长王保安表示,到2012年,财政部将向新能源车的推广使用投入200亿元,而科技部也同时公布了推进新型动力汽车商业化的“十城千辆”计划。预计目前财政部所拟定的200亿推广计划,重点在于充电电站的建设和电网改造,普通消费者购买时的财政补贴和税费减免,以及相关企业的税费减免。预计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或成当前新型动力汽车推广重点。

      据中国客车网统计,截至2008年11月,已有17个省(市)的30多家企业开始涉足混合动力客车。此外,还有部分公司正着手上马混合动力客车。

      新能源汽车与一般的汽车不同之处在于动力的不同,其产业链以整车厂商为核心,向上下游延伸,受益板块包括整车、充电设备、相关核心零部件以及相关上游资源。

      (1)商用载客车

      福田汽车(600166):福田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有比较好的基础。2008年12月28日,中国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北京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产业基地在北汽福田公司正式落成,总投资50亿元。基地将形成新能源客车5000台及高效节能发动机4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工程基地。公司将成为国内最先受益新能源汽车崛起的公司。

      中通客车(000957):公司是唯一一家开发国家十一五“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即“串联混合动力客车产品开发”和“奥运用纯电动客车整车研发”项目的企业。

      江铃汽车(000550):公司是另一家大手笔投入新能源客车产业化的企业。日前,上海瑞华与江铃集团合资的环保型电动客车正式落户南昌,该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一期投资2亿元。

      金龙汽车(600686):已研发成功油电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

      宇通客车(600066):公司研发成功海格KLQ6118GQ氢燃料电池公交车。

      东风汽车(600006):公司研发成功混合动力公交车。

      (2)乘用车

      一汽轿车(000800)、长安汽车(000625)、上海汽车(600104):均成功开发出混合动力乘用车,一汽轿车的奔腾B70HEV是三家中唯一的强混合类型新型动力汽车,技术比较先进。长安杰勋、别克君越则均属于中混合。

      (3)零部件公司

      万向钱潮(000559):集团全资子公司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在电池、电机、电控、总成上全面发展,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浙商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