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特别报道
  • A3:特别报道
  • A4:期货·债券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2009 1 2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鼠尾翘向牛头 跨节行情渐入佳境
    “依据”与“预期”之争
    股指将冲高回落
    暖意融融 和谐相处迎新春
    箱体震荡 2000点附近再徘徊
    今日视频·在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依据”与“预期”之争
    2009年01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阿琪
      ⊙阿琪

      

      “地球人”都知道,从1664点到去年年末的反弹行情是由市场嗅觉最强的市场游资策动与主导的,这期间以基金为主的主流机构普遍忙于年终调仓并适时降低持仓的比重。元旦过后,周期性行业股与权重股被“团购”的现象说明市场主流机构新年后出现了“脑筋急转弯”。

      促使主流机构“脑筋急转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已经率先公布的部分12月份经济数据大幅超出了他们原先的预期,使他们明显感到经济复苏与企业去库存的进程明显快于预期,在一系列较强力度的货币、财政、税收、行业等刺激政策作用下,经济很可能在一季度就提前着陆并反弹。由此,主流机构们普遍把“一季度是冰点”的预期立即修正为“一季度是拐点”。

      我们知道,主流机构的投资决策历来注重“依据”,因为许多非常高深与复杂的投资模型需要足够多的数据填入才能正常运转,只有把已确定的新数据填入,模型才能给出最新的结论,投资经理们才能据此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因此,“看数据做行情”一直是主流机构的行事作风和决策原则。但在目前全球经济与金融大激荡的时代,数据的变化瞬息万变,最明显的例子是,10月份还在为通胀发愁,12月份已是通缩;6月份对上市公司2008年的一致性盈利预期是增长30%,到11月份已修正为零增长;上半年雷曼兄弟作为“五大行”之一被不少投资机构顶礼膜拜,到9月份已关门破产;半年之前,主流机构还在纷纷预测国际油价将上200、300美元,半年之后油价却跌到了30美元……显然,主流机构们“看数据做行情”的方式已显得太过教条,投资策略跟着数据变而变的“机械化操作方式”看似很先进,但应对市场已太滞后。主流机构的专业优势目前只体现在应对静态数据的变化上,对动态变化的专业优势没有得到体现。

      我们知道,主流机构的对手——以私募为代表的游资在行事方式中更侧重于“预期”,且“预期”越空洞越好,这样他们就有了空间。因此,概念与题材历来被他们所嗜好。游资之所以被称之为“游资”,是因为他们有远高于一般投资者的市场嗅觉和对政策的敏感度以及非同一般的胆略,行情底部的时候他们来了,行情风险大了的时候他们走了,在没什么机会时会潜伏相当长的时间,在有机会时会蜂拥而入,始终给人一种“来无影,去无踪”的感觉。反观以基金为代表的主流机构,行情差的时候他们必须要守仓,行情好的时候又会受到“风控”的限制,在市场“依据”缺乏的时候,他们只能隔岸观火。

      “依据”与“预期”作用于行情中的差异是,“依据”更多时候是个定量,“依据”促使行情能涨10%,最终行情就很难涨过20%;“预期”在行情中是个变量,“预期”促使行情能涨10%,在市场单边机制的作用下至少能涨20%,反之亦然。所以,“预期”最终产生的结果大多是“超预期”的。

      崇尚“依据”的主流机构和倡导“预期”的私募游资相比,前者虽然有政策保护的优势,但“暖棚中的苗苗经不起风浪”,市场竞争力自然要差一些,旱涝保收的“契约型”机制缺陷正在逐渐显现。而后者的势力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如果主流机构仍在政策呵护的机制下继续以“看数据做行情”的风格应对市场,长此以往,主流机构在与私募游资的角逐中必然会越来越被动,两者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将此消彼长。

      在一般情况下,行情演绎过程中“预期”的成分要远大于“依据”。由于今年股市可能会缺少业绩方面的 “依据”,意味着今年行情“炒预期”的特征将更为突出,也决定了在今年行情中,恪守“依据”的主流机构投资收益率将远逊于崇尚“预期”的私募和游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