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把“牛”爷给侍候好啰!
⊙本报记者 姚炯
2008,中国实在不易。2008年的A股市场又何尝不是如此。
美国可能经历长周期调整
说2008年的股市下跌主要缘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不断蔓延,进而使中国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外贸进出口遭受空前打击,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判断外围经济走向,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复苏情况,就成了我国经济何时能恢复原先增长之路的关键。随着美、欧、日等经济体相继宣布进入经济衰退以来,目前各大研究机构一般认为2009年外围经济,包括美国经济表现并不乐观。如中金公司认为,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占GDP比例为标尺可以衡量全球再平衡和去杠杆化进程,目前这一比例自2006年三季度的6.8%水平收窄至2008年第二季度的5.2%左右,平均每个季度收窄0.3个百分点,照此速度,要恢复至2.4%以内(过去三十年的平均水平)至少需要两年时间,表明以美国为代表的外围经济的疲弱至少会持续至2010年。
然而分析各大研究机构的逻辑我们可以发现,研究基础、推理的数据大都是建立在一个长期增长的经济周期之上的。因此,如果本轮经济调整周期只是长期增长周期中的一个波动周期而已的话,我们用之前长期增长周期中波动周期的经验来分析目前的波动是有效的。但如果本轮经济调整周期并不是长期增长周期中一个波动周期,而是长期增长周期结束后的一轮长期调整周期的话,我们现在所得出结论的可靠性就应该值得保留。那么,本轮经济调整是长期增长周期中的一个调整周期呢,还是长期增长周期结束后一轮长期调整周期的开始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苏剑教授认为,科技进步率下滑是造成本轮经济调整周期的罪魁祸首,目前并没有消除,甚至更加严重。
环顾工业革命以来200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经济社会的繁荣靠的是生产力的提高,而每一次生产力飞跃的背后都有科技进步的影子。正如邓小平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然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世界科技领域的领头羊,美国自冷战过后在科技进步上就松懈了下来。核武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实际上都是由政府支持的基础研究,而这些研究成果通过企业进一步研发最终导致了新的行业和生产技术的出现。由于这些产业所带动的生产力是传统产业的几倍乃至数十倍,因此,国家实力在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时也为其国民创造了更大的福利,信用消费随之而来。问题是美国在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由于没有新的产业跟进,为挽救经济而采取的低利率政策非但没有把流动性用在实体上,反而加剧了诸如次级债等金融衍生品的所谓创新。危机到来已属必然。
一般而言,一项科技成果从军事用途扩散到民用大概需要10年的时间,美国经济之所以从2000年起开始陷入衰退,就是因为前苏联垮台发生于10年前。到目前为止,我们看不到科技领域有什么大的进展,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经济形势将与1990年以来的情况大致相同:世界经济只是在冷战时期的科技成果上小修小补,但这些小打小闹产生的成果根本不足以驱动经济稳定增长。
政策刺激有效长期仍有虞
美国昔日也曾是世界工厂,但它靠科技创新拥有了通用、波音、微软等一大批行业领航者;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泡沫破裂后留下了三菱、松下、索尼等世界品牌;韩国靠现代、三星等在世界产业高端中也占得了一席之地。试问,在这一轮经济危机之后,我们有什么可以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笑傲的品牌,以此来抵抗世界经济衰退。因此,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进出口、投资、内需中,之前最依赖的外贸端较长期内难以复苏是大概率事件的话,我国经济增长理所当然得指望投资和内需拉动了。但要使我国经济恢复以往的增长水平,就必须靠由科技进步带来的产业升级所带动的生产力提升和更有效的内需循环来弥补外贸端留下的缺口,这任重而道远。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平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情景长期看问题有二:一是中美经济的再平衡问题,即中国的高储蓄、美国的高消费是世界经济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未来经济取决于中国和美国的再平衡。中国需要重振内需,美国则需要加快科技创新;二是中国在就业、财政压力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权衡问题,即如何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就中国经济短期而言,外需不足引致的经济下滑必须靠政府增加支出来弥补需求。我国政府自去年11月份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以来,接连出台的救经济政策莫不如此,而这些政策或已有所见效。申银万国指出,在经济逐季回落大背景下,去年12月份经济数据显示了一些积极的信号:一是12月份当月工业增加值增长5.7%,增速比上月提高了0.3个百分点。二是流动性紧张状况开始缓和,12月份M1增长9.1%,增速比上月提高了2.3个百分点。申银万国对这些变化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倾向于认为这些指标是中国经济和流动性阶段性探底企稳的标志。在国家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和信贷投放力度情况下,中国经济再次回落到11月份极端情况的可能性不大。长江证券认为,成本大幅下降从而使通胀对经济的抑制作用发生方向性的逆转,因此在一季度CPI和PPI大幅回落背景下,中国经济实际GDP触底已经渐行渐近,特别是近期多种工业品价格指数的短期企稳意味着第一阶段去库存化完成后出现的部分采购需求有所恢复。
流动性充裕推动反弹行情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中国经济短期出现反弹是必然的,就像股市连续大幅下跌后的报复性反弹一样。在这个过程中,由银行再杠杆化加速引发的流动性也必然趋向充裕,在流动性支持下资本市场也将有机可乘。东方证券认为,流动性冰河期已过,春天脚步正越来越近。自2008年9月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后直到11月,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都没有向实体经济转移,这种情形终于在12月份发生根本转变。随着政策刺激作用的更多显现、存货调整的逐渐结束、企业信心的日渐恢复以及微观经济活动趋于活跃,资金自我循环加强作用下货币流通速度可能会有所加快,这将促使M1和M2增速进一步回升。
流动性当然能支持股市走出一波大幅上涨行情,21世纪初的网络股行情如此,2007年“5·30”后的行情也是如此,但在缺乏实体经济稳健增长的基本面有效支持下,市场反弹基础并不牢靠,最终演绎的同样是下跌结局。招商证券认为,如果钱多真的能够推动牛市,那么反弹最早、最多的就应该是金融和地产行业,而不应该是小盘股和题材股。实际情况是,近期的反弹行情具有强烈的“钱多人傻”的投机性质。此外,中行副行长朱民警告第二波金融危机可能发生,目前A股市场估值全球最贵俨然成了“堰塞湖”,大小非等A股市场固有的顽疾仍将不时的冲击市场。
在政策强烈刺激下经济短期出现反弹是可以预期的,股市上涨也是有理由的,何况未来还有可能出台更多的经济政策和资本市场新政,还会释放出更多的流动性。但是我们要明白,由政府主导的缺乏科技进步带动的基建类投资,和低层次的仍处在产业结构转型初级阶段的内需循环并不足以弥补由于外需急剧下滑导致的外贸需求缺口,而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经济赖以高速发展的根本。简单地说,原先十个就业人员中四个人的生产就能承担我国整个社会的需求,另外六个人是在为外需服务的。现在的问题是,六个为外需服务的人中有四个由于外需急剧下滑而面临失业,而这个就业缺口和产业流失在我们现有经济结构下靠政策也是无法全面解决的。因此,在我国经济难以复制之前高增长情况下,牛年股市想走出牛市是缺乏基本面支持的。演绎的只能是资金推动下的结构性行情,是高度有限的无“基”之“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