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开市大吉
  • A2:名家解牛
  • A3:牛中选牛
  • A4:首周猜想
  • A5:专版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营销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2 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年报期偏长 快报应成硬性规定
    提升中国经济影响力正当其时
    房地产亟须产业振兴规划
    奥巴马救市方案赢了,却吃了记闷棍
    有“月光族” 还有“年清族”
    水资源争夺战:中国准备好了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水资源争夺战:中国准备好了吗
    2009年02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子勋
      ⊙周子勋

      

      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1月30日发布了一个雷人报告,说全球正面临“水破产”危机,今后20年内,人类争夺水资源的竞赛将愈演愈烈。各国能源生产领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大增,例如美国将增长165%,欧盟将增长130%。这将对农业用水构成重大威胁,而且水有可能会“比石油还昂贵”。

      其实我国的水资源同样稀缺而充满商机。理由主要有二:一是中国的水资源供给正在出现问题,稀缺正在加剧;二是外资进入中国的城市水务项目日渐增多,其获利动机迟早会与中国市场的价格承受水平发生冲突。

      数据显示,中国水资源总量达到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同时,中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除了自然禀赋方面的原因外,环境污染正严重影响中国的水资源供给。

      有13亿多人的中国,水市场巨大,水资源人为制造的短缺无疑加大了水市场的机会。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一年前在中国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直言:“我看好中国的水资源行业。我几次环游世界,曾经去过的有些城市现在已经消失了,因为失去了水资源。中国也亟待解决水资源的问题,而这其中就蕴含了宝贵的投资机会。”

      比罗杰斯先行一步的,是众多野心勃勃的国际水务巨头。全球最大的三家水务公司法国威立雅、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泰晤士水务公司,无一例外都把中国作为其全球市场的重要部分,他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并以特许经营、BOT模式、TOT模式、控股、合作等投资方式,打入北京、上海、天津等10多个城市的水务市场。与此同时,其他和水有关的跨国巨头也纷纷“淘水”中国,比如西门子、陶氏化学、GE、ITT等国际著名企业,就经常活跃在中国的水务市场上。其中的ITT是全球最大的流体技术设备和系统的供应商之一,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重点污水处理工程项目。

      对于外资高溢价收购各地水务项目,有控制权的地方政府往往举双手赞成:一是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收益,二是为当地引进了外资,三是现在没有提高水价,老百姓没受影响。不过,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谁也不可能清楚将会为未来留下什么隐患。资本是逐利的,外资不是来做慈善的,它付出的高溢价最终都要在业务中回收。

      分析中国水市场的形势,有两个趋势是明显的,中国的水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宏观上的投资机会;中国水务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这意味着水资源将按稀缺性来定价,而资源价格改革的大趋势中也会包括水资源价格的改革。

      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和外资进入中国水务市场的两个趋势都在加剧,各地都开始迅速认识到水资源的价值在上升。因此,可以认为,中国可能很快就会爆发一场普遍性的水资源争夺战。中国政府出于社会稳定考虑,很可能会强烈干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