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峰 郑景昕
判断一个国家承不承担责任,看看其在世界各种危机中的表现就知道了。
全球金融经济危机肆虐之际,尽管中国的金融体系由于国内金融机构涉外投资不深所以其受到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是国外需求的骤减却已经让对外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的百分比)约为70%的中国实体经济切实感受到了寒意。中国政府遂果断出台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并试图以此来抵消源自对外贸易受阻对国民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作为抵御经济危机的一种看似更直接的方式——通过人民币贬值促进出口,同时也成了国内许多经济学家讨论的话题。
但中国的大多数学者都对“在世界经济处于危机过程中时,各国欲通过本国货币的贬值来实现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徒劳的”这一历史总结深有体会,所以极少有学者是建议政府以人民币贬值的方式来保证中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中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也正扮演着抵御贸易保护主义的坚定旗手角色。
只是,中国的“深明大义”并没有让美国的新政府有所体悟。刚上任的奥巴马总统在中美关系问题上是个新手,而新手会在其步入正轨之前,由于政治上的需要也好,或者由于其缺乏经验也罢,极有可能先驶入一个“频繁试错”的轨道。这条奥巴马可能走向的道路,正是克林顿和布什曾经走过、萨科齐现在正在走的路。
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对等,让华盛顿得以不管是在口头谴责上还是在实际国家利益上占尽便宜。凭借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早已习惯了在国际金融体系上将自己视为皇帝,对其他国家的汇率政策发号施令。实际上,奥巴马政府之所以“热衷”于创造出一个“汇率操纵国”这样的词汇,恰恰是其仗着自身实力超群便试图通过政治、外交等手段操纵其他国家汇率的表现。
全球化是一种将“世界经济福利蛋糕”做大的方式,但它同时也是加剧全球经济失衡、贫富差距扩大的方式。各自以国家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的各国注重的可能不是如何将“世界经济福利蛋糕”做大,而是倾向于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对现有的“世界经济福利蛋糕”予以瓜分。
全球化情境下,国家与国家之间可以选择对抗也可以选择合作。对抗无利于全球经济从深谷中走出来,不仅如此,各国在经济形势上的恶化极有可能让互相的对抗从经济领域延伸到其他领域上的纷争。只有相互合作协调,才能通过把“世界经济福利蛋糕”做大的方式,让各国经济重归繁荣。
互相谴责不是经济学而是政治学。但是在危机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应该是理性、公正的经济学思想,而不是政治上的权力较量与利益计较。不过,世上之事,从来说易行难,哪怕是每一个国家政府都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也不能纯真地期望整个世界在危机来临时会“凤凰涅槃”似的进入到相互友爱合作的乌托邦里,各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既取决于其国家实力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受制于其国内各政治力量的势力均衡点。
显然,各国政府的领导人可以通过从现有“世界经济福利蛋糕”上为本国谋取较大份额的方式来厚实其在国内的政治资本。而通过将全球经济福利蛋糕做大的努力,却非得理性、公正的国民而难为也。中国为了表现对贸易全球化不遗余力的支持,需要保持汇率不贬值,此举会伤害到中国国内各对外贸易部门的利益,但却是从整个国家大局出发的正确决策。
哈佛法学院博士毕业的奥巴马构建了一个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精英政府内阁,但是内阁权力基础不是精英分子而是普通选民。美国工会和制造业部门是促使奥巴马政府跃跃欲试政治化经济议题操纵人民币汇率的主要政治力量。而这股力量也是推送奥巴马登上白宫权力之巅的主要力量之一。奥巴马政府需要为这股力量说话以实现他在竞选期间作出的承诺。但是做承诺容易,履行起来何其难哉!
奥巴马政府不可能不懂得在此经济危机肆虐之际将中国定性为“汇率操纵国”的严重后果。没有中国的参与,美国怎么为其2009年预计额度将近2万亿美元的政府赤字融资呢?中国政府在面临国内出口增速下降造成的经济困境时没有采取贬值人民币的政策就足以体现中国政府对于全球合作解决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诚意。
中国高效率的决策体制使得中国政府在应对危机时面临的国内掣肘相对较少,从而无意中在某些必要的经济政策上占得先机。中国政府在此次危机中的果断表现确实可视为是此次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下政府作为的一个“大手笔”。
事实上,对雄心勃勃的政治家来说,危机正是上帝送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最好礼物。看看法国总统萨科齐在金融危机后的亢奋表现;英国首相布朗在众议院回答保守党提问时直呼“拯救世界”,我们不难觉察到,作为一个没有历史包袱的美国新总统,奥巴马不可能不将此次危机作为其所宣扬的欲让美国重新领导世界的第一步骤。
但是,这个步骤不能没有中国的帮助。中国人需要美国人购买从中国进口的廉价制造品,而美国人却需要中国人购买美国人将源源不断发出的“海量”国债。这一点,奥巴马新内阁当然是一清二楚的。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而奥巴马新内阁更应该清楚的是,政策力量的偶尔拉紧或者放松,如果只是为了对选民的某些声音不得已做出的反应,也就罢了,要是还有想借此从对方手里赚得更多便宜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