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数据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2009 2 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4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4版:产业·公司
    《能源法》已报国务院 今年有望上会审议
    能源“十二五”规划启动前期调研
    大型煤电基地建设提速
    “克隆”神华模式成趋势
    镇海炼化原油加工量蝉联全国榜首
    预期有变资金吃紧 外资风电巨头不断撤离
    青岛港液体化工码头
    续建三期工程顺利投产
    新疆顺延执行
    煤炭价格干预措施
    首期四大战略油储基地去年全部投产 二期工程规划完毕 八大基地今年开建
    营造谈判气氛必和必拓看多中国钢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型煤电基地建设提速“克隆”神华模式成趋势
    2009年02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于祥明
      ⊙本报记者 于祥明

      

      今年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将全面提速,这对推进“煤电一体化”产业模式进程无疑是催化剂。对此,煤炭权威人士指出,煤电基地建设的提速,将使煤矿、电力企业纷纷“克隆”神华模式,由此将改变目前国内煤电能源产业布局。

      根据正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消息,全国规划建设的13个亿吨级大型煤电基地建设今年将全面提速,年内国家将启动锡林郭勒盟煤电一体化和山西煤电基地项目建设,同时逐步形成向辽宁300万千瓦、山东400万千瓦的送电能力。

      事实上,就在去年底,作为我国13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中正式建成投产的第一个基地——两淮亿吨级煤电基地浮出了水面。

      淮南矿业集团董事长王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透露,经过5年多努力建成的两淮煤电基地,新建矿井12对,新增煤炭产能3040万吨;新建扩建电厂8座,新增发电装机规模807万千瓦。并且,集团预计2008年全年的煤炭产量能达到1.2亿吨。

      “两淮煤电基地是以淮南矿业集团为主,无论公司与中电投、国电、浙电谁合作,其煤炭、电力新增产量都以淮南矿业为主。”一位煤炭权威人士向上海证券报表示,目前任何一家能源企业,无论是煤炭企业,还是电力企业,只要在市场进出门槛宽松的环境下,企业都会向综合性能源集团方向发展。

      “煤、电企业都想‘克隆’神华模式,实现‘煤电运’一体化。例如,呼伦贝尔地区就是以电力集团华能为主在建设。”该权威人士说。

      对此,国家能源局负责人在会上更是明确表示,鼓励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合作,鼓励煤、电、路、港、化工相关产业联营或一体化发展,发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在保障国家煤炭供应中的骨干作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鼓励相关产业联营或一体化发展于大型煤企和电企机会是均等的,谁能由此抢占先机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煤电基地建设对现有大型煤炭企业非常有利,他们更容易获得煤炭储备资源。”东方证券煤炭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帅说。

      需要指出的是,国内煤电能源产业布局或将由此改变。

      例如,今年1月4日,山西省和山东省在北京签署“晋电入鲁”协议,计划通过同业重组、产业延伸把煤都资源转化成有完整产业链的“煤业航母”,变输煤为输电,推进煤电一体化的大能源方略,开辟山西煤炭资源“两条腿”发展的新路径。

      再者,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全面提速,对于煤炭自身产业布局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今后煤炭产业将越来越集中于大型基地上,预计13个产业基地产量逐步将达到20亿吨,这将使中小煤矿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上述煤炭权威人士说。

      另外,大型煤电基地建设,还将要求建设安全高效矿井,推进产业升级,这对各种煤矿装备需要量将上升,给新型现代煤机带来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