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股市场又处于股价和估值的双重历史底部区域。长线投资,不仅指数型投资模式可谓胜券可握,主动型投资模式更是英雄大有用武之地。而主动型选股策略亦可从指数演绎规律中揣摩捷径,因为从1957年至今的美股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原始股幸存者中几乎有九成概率的股票跑赢了股指,即长期投资收益高于新增公司,唯有一成概率的股票未跑赢股指。
这一成未跑赢股指的股票主要归类于非必需消费品部门。何谓非必需消费品?是指那些不被看作生活必需品的产品,需求量主要依赖于消费者除去基本支出后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典型行业例如:汽车、家电、百货、饭店和娱乐等。这些行业中的典型案例股通用汽车、苹果电脑等股价表现都极具过山车般的特征。导致这一特征的本质在于非必需消费品行业公司需要不断技术升级或模式创新,在此过程中很难培养起消费者的稳定忠诚度,投资者对待这一类型公司只能报以周期性行业的投资策略。
A股存续历史虽然较短,但是非必需消费品部门公司的股价表现其实与美股标准普尔500指数原始股幸存者特征一致。最早的案例是家电股股板块,四川长虹、江苏春兰、深康佳都曾经是绩优蓝筹股的龙头,但是现在却大都已风光不再;中期的案例是快速电子消费产品,夏新电子、波导股份业绩亦曾位列顶尖序列,而且业绩巅峰期还处于2005年之前的熊市下半场,但却在大牛市来临之际业绩塌方了。未来又会是谁呢?投资者借前车之鉴,选股前应多费一番思量,切忌简单看估值。
同是消费品范畴,在标准普尔500指数原始股幸存者中不仅幸存概率最高而且股价表现也最佳的是日常消费品部门,即那些销售量受经济周期影响不大的日常生活所需产品,如食品、饮料、日常卫生品甚至杂货等。此外零售或传媒行业一旦成为日常光顾或关注对象,也被列入日常消费品范畴。最成功的案例即是沃尔玛,它的商业模式不仅击败了传统百货,更成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场所。为何日常消费品部门看似不起眼,但却常常诞生长跑冠军呢?因为消费者对日常产品最大的要求就是“放心可靠”,牌子越老越可靠。这恰与非必需消费品越新颖越易受欢迎形成鲜明的反差。您说经营哪个产品更容易成功,无疑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品牌。
回到A股市场细心观察一下,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历史经验同样有效,短短十几年大幅跑赢股指的股票也是日常消费品部门佼佼者众,贵州茅台、张裕葡萄酒、云南白药、苏宁电器、小商品城等皆是成功先例。如果再看看品牌价值不逊于上述企业但是身处非必需消费品行业的联想控股业绩和股价颠簸颓势,投资者就能够更清晰地发现日常消费品行业的长跑优势。
上述案例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类型的刚性消费选股思路。但凡事偶尔也会有例外,例如:非必需消费品部门美股中也曾出现过通用电气这样的模式创新成功异类,而A股中模仿通用电气模式的青岛海尔表现也要优于同时代的长虹和春兰;去年美股中汽车股是跌幅重灾区,但巴菲特却对中国汽车股比亚迪情有独钟。这些案例也是值得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