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至今仍存在着多种对经济周期的解释和划分,但毫无疑问,创新是推动经济长波增长的主要动力已被众多经济学家达成共识。
一、四次产业革命带来四波长周期
1939年,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综合融贯前人的观点,以“创新理论”为基础首次提出在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着长、中、短“三种周期”理论。“长周期”即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中周期”即为“朱格拉周期”,“短周期”即“短波”为“基钦周期”。熊彼特还宣称,上述几种周期并存而且相互交织的情况,正好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创新理论”的正确性。在他看来,一个“长波”大约包括有六个“中程周期”,而一个中程周期大约包含有三个“短波”。熊彼特沿袭了康德拉季耶夫的观点,把近百余年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进一步分为三个“长波”,而且用“创新理论”作为基础,以各个时期的主要技术发明和它们的应用,以及生产技术的突出发展作为各个“长波”的标志。
熊彼特在1934年的《经济发展理论》中对三次长周期的划分为:第一波长周期从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50年代,是所谓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这个周期的基本特征是手工制造或工场制造的蒸汽机逐步推广到所有工业部门和工业国家;第二波长周期从19世纪50年代末年到19世纪末,是所谓的“蒸汽和钢铁时代”或“铁路化时代”,即第二次产业革命,其特征是机器制造的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机,并得到普及;第三波长周期从1898年开始(当时这个“长波”尚未最后结束),是所谓“电气、化学和汽车时代”,即第三次产业革命,其特征是电动机和内燃机在工业部门中的普遍应用;后来,人们把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作为第四波长周期的标志。因此,迄今为止,伴随着四次科技和产业革命也产生了四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K周期,45-60年)。
二、全球需要第五次产业革命
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了由英国向美国的产业转移,美国经济完全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和经济周期的主导国。无论从中周期还是长周期角度,美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迫切需要一场新的技术革命重新将美国带入新一轮经济增长中。从长周期角度,美国的经济衰退阶段预计将于2020年左右结束,也就是说,在未来10年,美国是否酝酿出一场轰轰烈烈的第五次产业革命是决定未来全球能否获得新的经济增长引擎的关键。而这未来的10年,对于第五次产业革命的酝酿也将带来美国新一波的朱格拉周期(中周期)。
三、新能源战略给经济带来增长希望
究竟什么样的技术革命可以成为全球的第五次产业革命?回顾过去的四次产业革命,似乎至少可以总结出三个显著特征:
第一,每次产业革命必须是符合人类进步的需要,从而满足人类消费需要。前四次产业革命都是出于人类要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和生活半径的需要,人类因此愿意去投资和消费。
第二,每次产业革命必须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第一次产业革命将人类从手工制造时代带入机器生产时代,从第二次到第四次产业革命,通过火车铁路、汽车公路和计算机互联网实现了对地域限制的突破,甚至形成了全球的无形网络,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经济交往和生活方式。
第三,每次产业革命必须能够形成相当长的产业链,满足人类的就业需求。汽车产业从现在的眼光看属于传统产业,但作为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产物,汽车产业形成了至今为止最长的产业链,极大地解决了就业问题。因此,美国在这轮危机中还是毫不犹豫地去挽救这个产业以求立竿见影地缓解就业矛盾。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分散形成了很多很长的产业链,只是没有像汽车产业显得那样集中而已。
与过去不同的是,当人们意识到科技革命可以成为经济增长引擎时,人们就会在经济衰退阶段主动去寻找新的技术革命。奥巴马的上台,向世人抛出了他的新能源战略,为人们勾勒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构想。从产业革命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来看,新能源战略给人们带来希望。第一,新能源符合人类减少对地球资源过度消耗和环保的需求,只要全球对此达成共识,人类就愿意投资和消费新能源,即使在初期要承担比使用传统能源更高的成本。第二,新能源可以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通过节能就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第三,新能源可以分散形成很大的产业链,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已经离不开能源,因此新能源将不仅仅局限于新型能源生产过程,还将渗透到很多传统产业中,如汽车和建筑业等,形成新的新能源技术产业,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当美国这项技术研制成熟后,就会掀起新一轮的全球扩张,从而带动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