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2009 2 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金融·证券
    中国信保原党委书记总经理唐若昕被“双开”
    央行部分司局领导调整
    民生银行
    50亿元混合资本债获准发行
    太保26亿
    承保外交官意外险
    存贷款大增 工行首月实现开门红
    太保与SOS合作
    对赴美旅行团实施救援
    渣打全球首家村镇银行
    落户大草原
    助力金融中心建设 上海拟培养金融法官
    重组一年
    三峡银行生巨变
    基建项目引导 信贷争夺转战中西部
    吴定富:
    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力度
    任志刚:国际金融体系短期很难恢复正常运作
    “09渝水投”公司债
    9日起在深交所发行
    泰康资产接连中标年金大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存贷款大增 工行首月实现开门红
    2009年02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但有为
      1月份,该行票据融资增加1350亿元,占到全部贷款增加额的54%

      ⊙本报记者 但有为

      

      记者5日获悉,今年1月份,中国工商银行各项业务均实现了开门红。截至1月末,该行人民币各项存款较2008年底增加了2712亿元。与此同时,该行1月份贷款增加了2521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增加了1350亿元,其他各项贷款增加1171亿元。

      据介绍,从工行1月份的经营情况来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改变该行经营发展良好的基本面。首先,各项存款快速增长。截至1月末,工行人民币各项存款较2008年底增加了2712亿元,是去年全年增量的四分之一。

      其次,在反映实体经济活跃程度的信贷领域,工行1月份的各项贷款(不含票据融资)增加了1171亿元,其中项目贷款增加了693亿元;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有较多增加,尤其是国内贸易融资贷款增加了8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5倍。

      更为可喜的是,今年1月份国内的居民消费信贷较去年下半年呈现出回暖趋势,工行1月份个人贷款新增加了近160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132亿元,是2008年全年该行个人住房贷款增加量的20%。1月份工行牡丹卡刷卡消费额达840亿元,同比增长27%。

      与此同时,工行还针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大力发展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票据融资业务,1月份票据融资增加了1350亿元,占到全部贷款增加额的54%左右。

      在大力拓展业务的同时,工行将风险防控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在信贷投放上,该行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继续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的贷款。同时,该行还密切关注各项业务的风险状况和各类风险的演变趋势,切实在支持扩内需促增长中把好贷款质量关。

      据一位接近工行的知情人士透露,1月份,工行实现的利润可观,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继续也实现双降,但他没有透露具体数据。

      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经济金融环境中,工行首月“开门红”不仅显示出经过股份制改革的国有控股银行焕发出的强大竞争能力,更标志着国家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经初见成效,其积极影响正逐步通过银行体系的传导向更广阔的实体经济领域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