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2009 2 6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以现实主义态度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暗流
    密切关注中国经济
    基本面出现新变化
    尽快调整导致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内外因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尽快调整导致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内外因素
    2009年02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长缨
      由于近年来初级产品价格上涨过快,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程度有所放大。我国需要改革那些造成贸易条件恶化的国内因素。由全球化等外部条件所导致的贸易条件恶化,是不可能通过我国政策改变的。但是我国可以通过国内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贸易条件。一方面,要转变我国出口鼓励政策,使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政策逐渐趋于一致,如防止人民币过分低估、提高环保标准、提高国内企业生产的安全技术标准、保护国内工人的福利等,这将使我国出口价格上升到一个能够弥补社会成本和代际成本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完善贸易市场结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建立自主品牌和营销渠道,通过产品的差异化,提高企业的出口价格。

      ⊙陈长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贸易条件先升后降

      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相对于进口的交换能力和所获贸易利益的指标,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贸易条件通常用作跨时期的比较,如果报告期贸易条件高于基期,则意味着贸易条件改善,即报告期可以用较少的本国产品交换同等数量的别国产品;反之,如果报告期贸易条件低于基期,则意味着贸易条件恶化,即要用更多的本国产品去换同等数量的别国产品。

      1994年,我国开始正式编制进出口价格指数。我们计算了1993年以来,一直到2008年上半年的贸易指数(见图),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这段时间贸易条件先升后降,呈现明显的倒“U”型曲线。1993年到1997年,我国贸易条件改善,1997年贸易条件为1.09,比1993年增加了9%。1998年以后,我国贸易条件持续恶化,从1998年到2008年,贸易条件呈现单调减少的情况,到2008年上半年,贸易条件指数为0.786,比1997年下降了28%。

      

      我国贸易条件变化的原因

      1、我国贸易产品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1993年到2007年,我国贸易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出口方面看,这段时间主要的变化特征是,一是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大大下降,由18.2%下降到5.1%,其中1993年到1997年间下降较快;二是制成品中,杂项制品比重大大下降,由42.3%降低为24.4%;三是制成品中,机械和运输设备比重大大增加,由16.7%增加到47.4%。

      从进口方面看,这段时间主要的变化特征是,一是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增长较快,由13.7%增加到25.4%,其中上涨最快的是非食物原料和矿物燃料类;二是轻纺、橡胶、矿冶制品所占比重下降较大,由27.4%减少到10.8%;三是机械运输设备类产品所占比重变化不大。可见,我国这段时间贸易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出口结构中制成品、尤其是机械运输设备类出口增加较快,进口结构中初级产品增长较快。

      2、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国际市场价格是影响我国贸易条件的一个重要因素。1993年-2007年,从农产品、矿产品和燃料、制成品三大类商品的全球价格指数变化看,可以发现,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速度明显快于制成品,2007年与1993年相比,矿产品和燃料价格上涨最快,价格上涨了3.6倍,而且价格在2004年之后增速明显加快,其次是农产品价格上涨了1.48倍,制成品是价格上涨最慢的,只上涨了1.3倍。因此这个阶段,国际市场出现的初级产品涨幅大大快于制成品的这种变化,导致那些出口产品以制成品为主、进口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国家往往容易出现贸易条件恶化的情况。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出口增长最多的大多是国际市场价格下降最大的产品,而进口增长最多的大多是国际市场价格上升最大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贸易条件必然出现恶化的趋势。

      1993年以来全球贸易价格发生的变化,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从供给方面看,参与全球化分工的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上世纪90年代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全球化过程可以使生产过程在全球范围内重新组合,通过贸易和跨国投资降低了成本。制成品由于享受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带来的双重成本降低,成为价格下降最快的一类产品。在制成品内部,价格下降最明显的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的产品,产品生产的国际化程度越高,其价格下降越明显。相比之下,初级产品生产主要受土地、资源储备等不可移动生产要素影响,很难组织起跨境生产,所以无法享受到有全球化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降低。

      从需求方面看,初级产品价格受需求和投机因素持续上升。一方面,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加快,低收入国家收入普遍上升,尤其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金砖四国”实现了经济起飞。这些国家人口众多,在全球化速度加快的条件下,收入增加带来消费结构迅速升级,家用电器、汽车、住宅、城市基础设施等需求大大增加,对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初级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而能源、矿产、原材料等资源属于不可再生性资源,全球储量有限,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条件下,初级产品价格、尤其是矿产资源价格上涨很快。另一方面,投机因素等加剧了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在国际市场对初级产品需求旺盛、而供给增加幅度有限的情况下,国际投机资金的进入更推动了价格上涨。2002年以来,由于美元持续贬值,一些国际资本开始成立基金投资于美元以外的产品谋利,国际投资基金机构和投机资金规模急剧扩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投资机构和投机资金在期货市场炒作,而期货市场上的买卖双方并不是初级产品实际的供给者和消费者。期货市场的买卖双方利用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对石油等初级产品进行投机炒作,进一步推高了价格。

      3、我国所参与的全球化过程影响到全球产品价格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本世纪初加入WTO之后,我国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07年在全球贸易中处于第三位,已经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贸易大国。我国也是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最深的国家之一,通过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因此我国贸易格局会对国际市场的供需关系造成较大的影响,对全球价格影响也越来越大。

      从我国在全球贸易结构的变化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变化与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由较明显的对应关系,是推动国际价格变动的一个重要力量。我国贸易表现为净出口的,如果出口增长较快,将增加全球供给,最终导致国际市场价格相对下降;而我国贸易表现为净进口的,如果进口增长较快,将增加全球需求,最终导致国际市场价格相对上涨。例如,2000-2007年,我国办公通讯设备类出口年均增长35%,2007年顺差为1208亿美元,是顺差最大、出口增速最快的一类产品,而办公通讯设备是全球价格下降最快的产品。又如,2000年以来,我国燃料类产品进口增长较快,2007年净进口高达849亿美元,2000-2007年进口年均增长26%,而燃料类产品是全球价格上涨的产品中涨幅最大的产品。

      4、国内一些条件造成了我国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除了我国在全球贸易比重不断上升影响到国际价格外,我国国内一些因素也影响到我国贸易进出口价格、并进而导致我国贸易条件变化。

      一是我国生产成本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由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我国长期处于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国内工资水平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国际产业转移到我国之后,与原来在发达国家生产相比,制成品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导致在我国生产制成品的国际价格不断下降。

      二是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低端位置。在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过程中,我国承接的是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工序和环节,而且其它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上也和我国形成很强的竞争关系,这就导致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时很难要求较高的价格,而发达国家凭借其对核心技术的垄断,可以在国际分工中获得较高的价格。因此,像办公通讯产品这种全球化国际分工程度最高的产业中,我国在分工中只能位于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

      三是我国技术进步导致价格不断下降。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国际能力大大增强,从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看,我国技术进步速度较快,单位生产相对成本相对降低。但技术进步并未导致我国出口价格的提高,反而导致出口价格下降。

      四是市场结构问题。我国技术进步之所以导致出口价格下降主要与我国国内外市场结构有关,这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别。发达国家凭借其在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加强其对价格的垄断,技术进步往往会带来出口价格的上升。而从我国情况看,在国外面临着大量其它发展中国家制成品的激烈竞争,在国内面临着我国产品之间的竞争,在竞争性市场结构的作用下,技术进步只能带来更低的价格。

      五是我国外向型经济政策激励。我国长期以来实行鼓励出口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低估人民币汇率、鼓励加工贸易发展、出口退税、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出口型外资企业发展等。在外向型经济政策鼓励下,一方面,出口企业往往愿意通过低价格、大规模出口来获得利润,而缺乏产品升级或通过产品差异化生产获得更高利润的动力,导致出口规模扩大和出口价格的相对下降;另一方面,外向型经济政策也使一些国内成本、如资源环境成本并未得到完全补偿,导致出口成本进一步降低。

      

      对我国贸易条件的若干思考

      首先,由于近年来初级产品价格上涨过快,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程度有所放大。由于我国初级产品进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初级产品价格对我国贸易条件影响也越来越大。2000年以来,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除了需求因素外,市场投机因素也是影响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投机性因素引起的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已经大大超过了供求变动引起的价格上涨,因此我国近年来贸易条件持续恶化与国际市场价格非正常变动有一定的关系。

      其次,未来我国贸易条件将出现由恶化到改善的转变。原因在于,一是初级产品价格的投机性上涨最终会出现回调,2008年下半年开始,美国金融危机触发了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尤其是石油、燃料、矿产品等的深度回调,未来初级产品价格将回归到一个与供求关系相适应的、合理的水平。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大幅回落,我国贸易条件已经开始改善。二是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制成品价格下降效应将逐渐递减。通过多年的发展,全球化所带来的分工精细化、资源重新配置等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的因素将趋于弱化,未来全球范围内很难再出现一个像我国这样迅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同时又具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经济体,因此国际制成品价格不会像过去十余年内出现大幅下降。三是作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未来成本上升压力不断增加,将推动生产价格上升。

      第三,我国需要改革那些造成贸易条件恶化的国内因素。由全球化等外部条件所导致的贸易条件恶化,是不可能通过我国政策改变的。但是我国可以通过国内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贸易条件。一方面,要转变我国出口鼓励政策,使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政策逐渐趋于一致,如防止人民币过分低估、提高环保标准、提高国内企业生产的安全技术标准、保护国内工人的福利等,这将使我国出口价格上升到一个能够弥补社会成本和代际成本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完善贸易市场结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建立自主品牌和营销渠道,通过产品的差异化,提高企业的出口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