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美术馆1月14日为“我负丹青——吴冠中捐赠作品展”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特意从北京赶来的吴冠中作了即席发言,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虽然已是90老人,但思维敏捷,快人快语,对我们了解艺术家大笔捐赠自己的作品的深意,留下了宝贵的线索。
“回忆起每一个时期的甘苦”
吴冠中虽然因他的作品而誉满全球,又因他犀利的言论多次引发过争议,但在新闻发布会上却显得平易近人,一上来就向等候在会场上的记者们打招呼:“对不起,我感冒刚好,喉咙有点哑。”
吴冠中到新闻发布会场前刚刚从机场赶到上海美术馆,先大致浏览了展览。因此他兴奋地说:展览粗粗看了,很高兴。布置得很好。他还说,看到展览上自己那些的作品,让他回忆起自己一生中每一个时期的创作甘苦与人生苦难。
吴冠中还说,他的创作好比十月怀胎,必须要怀孕,有感觉才画。一定要酝酿、创造、创新。因此他强调:“我记得每一件作品。”
“我的作品不是遗产,没有国界”
谈到自己的捐赠,吴冠中说:“我和子女说过,我的作品不是遗产,是画给人民的,顶多留几张给他们作纪念。”
说到为什么把自己最大的一批作品捐赠捐给新加坡美术馆,吴冠中说:“画家可以有国界,作品却没有国界。”他表示,他就是要努力让全世界人民都能接受他的作品。所以他觉得,捐给新加坡,和捐给上海、香港都一样。
他还补充说,别的地方也捐,中国美术馆就捐了二三十件。中国台湾也捐过。他强调,选择上海和新加坡,是看中这里的国际交流,看中美术馆与人民的交流。他还说,在这里他的作品可以给人民看见,不像有的美术馆把他的作品放在仓库里烂掉。
“创新是冒险,能成功的只是少数”
“现在创新用滥了,创新是冒险,创新能成功的是少数。”吴冠中在答记者问时,还针砭时弊,谈到了那些因他而起的备受争议的话题:
说到假画官司,吴冠中说,作品的真假其实很清楚,比如当年的《炮打司令部》,年代都弄错了,还需要打官司,浪费了3年的时间。最后法院判定是假画,但对方不执行,法院只能出通告。他不禁要问:国法管不管?现在拍卖行的行规是买错了活该。因此他又表示,一听到官司就不愿听,他还写过一篇短文,名字就叫:国法管不了行规。
说到他处理那些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的“毁画”事件时,他说:“藏家手里的我的作品中有不好的,就会成为我的心病。”他表示,当年为了在国外办展览,他卖了一些画,那些画都是经过挑选的。他还提到早年在杭州美专读书时的老师潘天寿,看到市面上有自己不满意的画就自己花钱买回来毁掉。因此,他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让那些作品出去,把它毁掉。
提到他著名的“笔墨等于零”的观点,他说,在今天看来,这个观点太一般了,太陈旧了。不过他还是反复强调:离开了内容的、孤立的笔墨等于零。笔墨的好坏是相对于作品来说的,离开了作品的笔墨没有价值。
说到为什么说“我负丹青”,他说:“从字面上看,意思是我没画好,对不起丹青,但还可以有另一层意思,那是我老年的想法:绘画是视觉艺术,人世间许多很微妙的东西表达不出来,不如文学,不像鲁迅,可以表达人心世态。”他还表示,绘画,美术是什么,起什么作用,值得讨论。绘画讲究技术,但并不能使美盲觉悟。他们总是看画得像不像,难道像就是美?他说:“一切艺术都倾向于韵律、抽象。但是,诗歌却不只是韵律,还有涵义,因此诗是最高的艺术形式。艺术的内涵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