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时事国内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特别报道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2 1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人物
    养乐多(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安斋春树:害怕孤独 却选择出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养乐多(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安斋春树:害怕孤独 却选择出走
    2009年02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颖
      1949年春日的一天,朝日新闻社驻横滨的记者安斋像往常一样疲惫地回到家中,这又是不同往日的一天——他第五个孩子出世了,是个男孩。安斋看看窗外枝头的绿意,把他对浪漫主义文学的钟爱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以他最尊敬的浪漫主义文学家岛崎藤村的原名,为这个孩子取名春树。但这个孩子最终还是与文学无缘,反而从事了最实际的食品业,成了养乐多中国公司的总经理。

      凑巧的是,那一年日本出生的新生儿中,男孩很多叫春树,而女孩则有很多取名真知子。

      战后处在恢复期的日本,彼时还笼罩在一片黯淡的气氛中,但尽管物资匮乏,社会结构不平衡,人们对文化娱乐的需要还是逐渐恢复了。广播剧成为那时日本民众最大的精神寄托,其中一部,后来被改编为电影《你叫什么名字》,这个反映战后特殊时期爱情的故事当时几乎是每个日本人每天最幸福的等待,播出之时万人空巷,即使正在泡汤的人也会匆匆拖着木屐跑回去听。其中的男女主人公,即名为春树和真知子。

      “我的初恋对象,她就叫真知子,”安斋春树额头上深刻的两道皱纹与他眼中年轻的笑意一起,令他的回忆显得久远而温存,岁月的痕迹,在外表看是残酷的,对人的内心,却是累积了很多美好温暖。

      ⊙本报记者 王颖

      

      

      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吃饱肚子是最要紧的。“我有四个哥哥,一个姐姐。每天开饭时,母亲忙前忙后帮我们盛汤添菜,照顾不到最小的我,所以,通常是饭菜被一抢而空,我还没吃饱,”60岁的安斋春树现在谈起童年,已经像在说笑,不过,那时他已经隐隐有了想法:如果去一个食品公司做事,就不会吃不饱肚子了吧……

      

      童年的养乐多

      他似乎从来没考虑过要像另一个春树一样以文字为生,即使他有这样的机会。由于父亲是朝日新闻社的记者,安斋春树在16岁那年去朝日新闻横滨编辑支局做了“boya”(即打零工的小男孩),除了配送报纸,还要接听电话并记录,以及做其他一些端茶递水的杂事。

      “即使很认真工作,但如果不小心有一点点失误,就要挨打,”安斋觉得这工作压力太大了,而且,每天看到记者回来,都是灰头土脸,疲惫不堪,钢板鞋很快见薄,安斋想,难道我要这样穷尽一生?尽管朝日新闻社其时有规定,在报社做满十年的boya到时可以免试入报社正式工作,薪水在当时也算丰厚,但安斋还是难以忍受这样的工作和生活。

      在朝日新闻的工作让安斋没有时间应付学习,英语老师屡次给他0分的成绩,这刺激起他的好胜心,于是发奋苦读,并且爱上了英语。“那时的日本人,没有几个喜欢英语的,所以我算是个另类,”安斋决定另类到底,暗暗下定决心去海外工作。

      日本专修大学大学商学部毕业以后,年轻的安斋受到潜意识驱使,倾心的公司都是食品公司,而养乐多(Yakult)是他最想要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1960年代末的养乐多,已经在海外发展得很不错;另外一个潜在原因是 “从我10岁那年,妈妈买来养乐多给我们喝,每人每天一瓶当然是不可能的,经济上承担不起,我们家是7个人,每人一周一瓶。”喝道酸甜爽口又对健康有益的养乐多是安斋小时候很开心的事情,“如果家里有人肚子坏了,那就有权利连着喝一周,其他人就喝不到了。”

      对于很多日本人来说,养乐多不是一种纯粹的食品,“进入口中的,除了食品和药,应该还有一种介于之间的,”安斋做了一个吃的动作,解释说:保健品。因为养乐多中含有大量的益生菌(probiotics),根据2002年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共同定义,益生菌是“以适当剂量服用时对宿主(人或动物)健康有益的活体微生物制剂”。从1935年开始发展的养乐多公司,已经让益生菌对人体有益的观念深入人心,对身体非常看重的日本人对这种保健饮料的接受程度也很高。

      安斋春树如愿以偿进入了养乐多公司,但令他没预料到的是,当时养乐多开拓的都是非英语国家的市场,安斋的英文没有用武之地,于是海外派遣被搁浅了,安斋只好呆在国内,按照刻板的程序工作。1980年,安斋任职东京养乐多本社国际部广报室课长,与他的梦想接近了一步,但这一步有点漫长,又等待了10年。“当时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去国外工作,”生性自由独立的安斋是个希望有成就感的人,在总部的成绩不容易受到关注,甚至有时会遭到误解,相对在海外,就更能够放开手脚,有所建树。

      1991年,安斋春树来到香港。“当时的香港经济也不是很景气,大家都没有心情打扮自己,整个城市就是灰蓝白黑的色系,”安斋回忆说,一个城市经济不发达的时候,人们的面部线条也是向下的,但是,随后的两年,香港有了很大变化。“我们可以从养乐多的销售状况上看到这个曲线,”安斋的手指向上划出一条线,基本上是迅速增加,到1996年达到销量峰值。

      “当时,香港、澳门、深圳、珠海、中山是中国的南大门,是国际加工出口中心,所以,我们在香港的发展和影响,延伸到了这些地方。”

      养乐多1969年进入香港,对港人影响已经很深,直到今天,香港的销量仍然是整个大中华区的第一位。而受到香港影响,来香港购物旅游的广州、深圳人也很喜欢从免税店带养乐多回去自饮或作礼物。 养乐多认为拓展内地市场的时机到了。安斋在1997年结束了有关营业方面的工作,与其他几个人成立了一个小组,计划开发中国内地市场。

      

      上海新市场挑战

      安斋等考察市场的工作进行了3年,对珠海、广州、深圳、中山都进行了考察,最终决定先在广州开设公司。“为了保证质量,我们不会合资或者其他方式开厂,都是在当地建立分公司的形式”,由于厂房特殊,所以对选址的要求格外高。

      2002年,广州Yalult公司成立。由于广东地区市场对益力多(需要说明一点的是,由于发音原因,在香港和广州,养乐多的名称都是“益力多”,而到了内地省份,则用了“养乐多”,这种品牌不同也给养乐多造成过麻烦)已经在香港影响下非常熟悉,因此,开发市场不用费很大的气力,对益生菌的知识也不需要普及,安斋并不认为在广州的公司成绩代表中国内地市场。

      “上海才是真正全新的市场。”安斋认为,养乐多在上海的发展对他来说是个挑战,但这才更有意思,虽然他还没学会上海话。

      2004年,养乐多在上海销售了一年之后,安斋来到上海,投资9575万美元,开始建造精心选址的位于嘉定工业区的厂房。

      “我们投资近一个亿美元建造这个厂区,目前还没有建好,资金也仍然在投入中,”安斋并透露,工厂建造共分三期,总投入计划为200亿日元,即3亿美元左右。但目前单一的产品线和尚在开发阶段的市场,令成本的收回还尚需时日。

      “但我们不打算开设其他产品线,”安斋否定了我关于增设其他产品线的猜测,在他看来,对一个市场的考察要慢慢来,才能摸清这个市场的消费者对一个产品的接受程度,口味也要慢慢调试,一切都不着急,赚钱在其次,熟悉市场最重要。而现在对中心产品的市场反映还在求证中,所以不会盲目下线其他产品。

      而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其他产品的生产线完全不同于目前的,因此要投入还要增加更多成本,这也是不发展其他产品的重要原因。

      

      乳业风波影响

      除了开发渠道和广告宣传的成本,去年底以来,养乐多又增加了一项成本。“这是由于三聚氰胺事件引起的,”安斋说起三聚氰胺事件对养乐多的影响,虽然养乐多属于保健类食品,但由于也是用奶类做原料,难免会被卷裹进这场乳业风波当中。此事件之后,养乐多的每个生产批号都要进行检查,每次检查费用为800人民币,这是额外的成本,但不得不负担。

      “在养乐多公司成立以来的75年多当中,从来没有发生过因为食品安全引起的投诉事件,”安斋想了很久,终于确定地回答,在养乐多销售的31个国家地区都没有发生过。

      但事实上,去年上半年,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过一则消息,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一项测试益生菌对胰腺炎影响的临床实验,荷兰共15家医院的296名急性胰腺炎病人参与了此项实验。实验结果是,被注入益生菌的一组病人,不仅没有受益于益生菌的“关照”,死亡率反而更高,该组共24人死亡(占16%),而对照组的这一数字则是9(占6%),前者是后者的近3倍。

      安斋回应,其实这件事跟养乐多毫无关联,因为在欧洲很多民众的眼中,“益生菌”就等同于“养乐多”,实验使用的并非养乐多菌群,而是医疗用的各种混合菌,同时,大剂量的用饲管直接导入,对死亡率本身就很高的胰腺炎重症病人而言,这样操作本身就很危险,应该说,完全是被误读的消息。

      但擅长科学“打假”的方舟子曾经数次对益生菌的功效进行驳斥,认为“和其他保健品一样,有关益生菌产品的保健、医疗效果的种种宣传,基本上只是出于一种美好的设想,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可靠的依据,是很值得怀疑的。”他也援引了上述荷兰事件,作为对益生菌功效的反面例证。但他同时也认为,活的益生菌是“可能”有作用的。

      国外研究人员曾经对市场上55种益生菌产品 (包括25种乳制品和30种粉剂)做了调查,发现三分之一以上不含有活细菌,而只有13%含有标签上所说的那种益生菌。而养乐多正是其中一种含有活的益生菌的产品。

      “益生菌的已知功效是不用怀疑的,但它还有什么功效,则还在持续研究当中,”安斋的语气非常谨慎,但同时非常坚定益生菌的功效,同时拿出一个新的例子,1月26日,一个英国母亲刚刚用养乐多治疗好婴儿奇怪的腹部肿胀怪病。

      养乐多的参观资料片也有相关例证,说明益生菌对肠道疾病有辅助治疗,甚至直接的治疗作用,在日本养乐多的产品线中,就有治疗结肠癌的处方药。而目前上海养乐多正在申请保健品认证,以增加产品的可信度。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假冒养乐多的益生菌饮料,这对消费者是不公平的,”安斋愤愤地说,这些产品如果真的是好产品,作为养乐多的竞争对手倒没有关系,但事实上,很多都根本不是益生菌饮料,如果消费者买了这样的产品回家,不单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也会对益生菌的功效产生怀疑。

      

      中国发展计划

      即使在《圣经旧约》中,亚伯拉罕就是以酸奶招待天使,有关益生菌功效的讨论也还未见分数。

      很多日本人,尤其老人都喜爱甚至迷信养乐多,日销售量达到1000万瓶,但这种状况最近或许有所变化:1980年在东京上市的养乐多公司(2267)连续四天股票大幅跌落,日本股评认为,乳酸菌饮料目前在日本市场非常低迷,而墨西哥和巴西的销量有所减少是影响养乐多的销售额的主要原因。预计2009年3月结算时,前三个月的销售额会从185亿日元跌到170亿,养乐多总公司也将预想的115亿日元纯利润修正为100亿日元。但是“养乐多在中国的销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目前也还在增长当中,”安斋春树解释,中国市场没有受到这些影响,至于金融危机,也不会给养乐多中国的销售造成影响。

      据上海市饮料行业协会统计的数据表明,2008年养乐多在上海市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为45.8%,如果单单以乳制品角度看待养乐多,至少是可以令人放心的,这种放心不单从数据上,还可以直观地从生产流程上看到。

      养乐多在上海嘉定占地46000平方米的工厂与它在日本的工厂一样,预留了接受参观的通道。是嘉定区两个工业旅游示范点中的一个,另一个是大众汽车,“不过我们是免费的”。对于一个敢开放生产流程给你看的食品,很容易对它产生信任感。

      令养乐多增加信任感的还有他们特殊的配送方式。在日本,从1963年开始,养乐多招聘20岁到50岁的女性将养乐多送去订户家里,还兼带讲解,报酬还是比较可观的,这些女性被称为Yakult Lady。在中国,现在也有33个这样的配送中心,和千余名Yakult Lady,这种亲切的传递方式令养乐多增加了很多亲和力。

      “我刚来上海时就制定了10年规划,现在发展得很稳定,”安斋很得意地说,别看我到了退休年龄,两年后,你还能在这里看到我。

      对话

      Q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A四十岁时我的上司。我四十二岁到海外工作,临别,他送了我一本关于人的生活方式的书,书的内容不怎么样,但是,他在扉页上写了一段话,大意是,无论到了哪里,都要以当地人的方式生活,这样的生活就会很开心。这在此后一直是我的指引,我正是这样做,才一个人度过了这么多年,所以,他是我最尊敬的人。

      Q你是否经历过什么叫“背叛”?如果有,什么时候?

      A让我先弄明白背叛的含义……有,有两次。第一次是在总部工作时,明明做了对公司有益的事情,却不单没被嘉奖,反而被很严厉地指责,这一次也更令我有了去海外的念头;还有一次是在香港,也是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心里很是难过,(但没有想过离开?)没有想过,坚持过去了。

      Q你接下来最想做什么?

      A女儿生了外孙女,我要去给她过三月三的女儿节,买人形(布偶)给外孙女啦。对于日本女孩子,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到时候她长大出嫁时,会带着每一个女儿节的人形——算算至少有二十几个——开始新的生活。

      Q你最恐惧什么?

      A孤独。那天我洗澡出来时跌了一跤,(指着左眼外眼角旁)看,摔得多狠,还缝了针。这么多年,我都是孤单一个人,但我仍然害怕这种孤独,尤其是在身体不好的时候,就更觉得害怕。

      Q你最不想忘记谁?最不想被谁忘记?

      A最不想被高中时代的英语老师忘记。正是他一次又一次地给我零分,即使在我已经非常努力的情况下,他也认为我努力不够,这激发了我学习英语的热情,并且后来真的学得很不错,只是,很遗憾,后来没能用得上……还有,我已经离家16年了,如果还可以有一个人的话,我也不想被我太太忘记。

      Q你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是何时?

      A对我来说,应该是去海外拓展。我为了去海外工作来到养乐多,真正去国外工作则是在进入养乐多20年以后,不过现在我已经在国外工作19年了,也算一半一半了,所以还是在去香港那年吧。

      Q你在孤独的时候会做什么?

      A看书。跟很多日本人不同,我不是很喜欢出去玩,更喜欢一个人看书,每次从日本回来我都会背10本书。我喜欢纪实类的书籍,小说还好,但不喜欢村上春树的,呵呵。现在正在看《新三河物语》,描述德川家康的那段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