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时事国内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特别报道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2 1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中国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中国融资
    海外巨头热场 “永远的朝阳产业”并购大戏开唱
    国货航24%股权降价再挂牌
    原意向受让方态度暧昧
    看好风电长远前景 VC/PE投资热情不减
    两公司齐抛
    扬子江国际租赁股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海外巨头热场 “永远的朝阳产业”并购大戏开唱
    2009年02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于兵兵
      海外巨头领衔主演,医药界并购大戏在中国2009年农历新年之际徐徐拉开帷幕。

      辉瑞以680亿美元巨资并购惠氏;罗氏着手提出新的要约,欲买入基因泰克全部上市股票;市场热传赛诺菲-安万特有意将百时美施贵宝定为收购目标……一系列国际巨头的并购举动或意向缘于国际市场成长空间缩小和产品专利到期等市场规律,同时也不排除金融危机带来的消费锐减等因素。

      和很多行业一样,即便全球消费与投资缩水,中国的医药市场仍是国际热门投资对象。而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个性原因是,中国将在2009年启动酝酿多年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对于苦心寻找投资对象的国内外投资者而言,无疑为这一“永远的朝阳产业”的可投资性再加一分。

      专家预言,2009年至2010年,受金融危机、医改方案及日益严苛的医药市场监管力度的多重影响,中国医药市场将掀起剧烈的并购潮。“一些在地方保护主义和不规范市场运作中存活多年的小企业将在第一轮被洗牌出局,而那些规模较小但拥有优质单品的医药企业将成为热门并购目标。”专家表示。

      ⊙本报记者 于兵兵

      国际医药并购大潮汹涌

      2009年农历春节期间,一则国际医药企业的大并购案令远在中国的医药界人士感到震惊。

      美国东部时间1月26日,全球最大药品制造商辉瑞制药和多年的竞争对手惠氏公司同时宣布,辉瑞将通过现金和股票收购惠氏,交易总价约680亿美元。如果交易成功,这将成为美国近三年来最大的一笔收购案,也被业界称为“可能改变全球制药行业的格局”。

      对于收购合并惠氏公司的原因,上海复星大药房连锁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春华分析认为,从辉瑞历次收购情况来看,初衷主要是丰富有竞争力的产品线,以确保其持续的业绩增长。“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对股东的回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目标。”

      而辉瑞制药的解释是,目前,全球医药行业普遍都受到了新产品研发不力、固定成本居高不下等利空因素的影响,与其他一些大型制药公司一样,辉瑞制药和惠氏制药都面临着盈利性最高的系列药物专利权即将到期、来自仿制药物的竞争压力加大等挑战。

      双方公告称,合并之后的新公司将成为全球医疗行业业务最广泛的公司之一。其业务运营将朝患者导向型的高效率专业公司发展,而企业战略上则力图发挥跨国集团的规模和资源优势。凭借两者的结合,合并后的辉瑞公司将拥有不断增加的强大的产品线、领先的科研和制造能力,以及覆盖全球的医疗巨头地位。

      数日之后,另一国际医药巨头罗氏公司宣布,计划以每股86.50美元的价格现金要约收购基因泰克全部已发行流通股。罗氏目前掌握基因泰克55.8%的已发行股票,如果此次要约收购得以实现,罗氏将拥有基因泰克90%或更多的股份,从而着手完成与基因泰克的合并。

      始创于1896年的瑞士企业罗氏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之一,以研发为基础,在体外诊断领域、抗肿瘤药品和移植药品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基因泰克一直是罗氏研发业务的联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同样是2月初,有传言称赛诺菲-安万特有意将百时美施贵宝定为收购目标。之前两家公司在血液稀释剂Plavix(氯吡格雷)上已有过合作关系。而消息人士的说法是,施贵宝良好的财务状况有可能帮助收购方渡过专利过期带来的盈利困境。

      尽管各家企业均把扩展产品线、控制成本和提升收益作为并购意向的主要目标,但金融危机带来的需求市场收缩无疑是更大的宏观经济背景。

      陈春华认为,收入减少带来的非刚性支出减少是金融危机下医药企业面临的主要压力,尤其是保健类药品且价格昂贵的品类可能面临销量大减的风险。

      

      2009至2010:中国药企并购年?

      紧随国际步伐,中国药企的并购风潮在2009年初同样意气勃发。

      2月初,重庆当地药企慧远药业宣布,成功以1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新加坡第二大连锁医药企业――新中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这也是重庆药企首次实现海外并购。

      虽然交易金额不大,但慧远药业意在新加坡建立集中医坐堂诊断、保健品、中药饮片销售于一体的大规模一站式中药自由超市,并将在东南亚部分国家、地区建立分支企业,开展中医门诊、培训、展览、批发业务。重庆慧远药业总经理钟德宏则向记者表示,新加坡虽小,却拥有大量华人居住,市场对中医药的认知度相当高,市场潜力巨大。

      在国内,包括山东绿叶集团在内的医药企业均表示对优质的中药品类如现代中药(植物药)有浓厚的并购意愿,无论是以公司并购还是产品购买的方式。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药进出口额达到17.5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08%,增速高出2007年3.5个百分点。中药产品贸易顺差达到8.66亿美元。

      从国际形势来看,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快速成长,中国医药消费逐年增加,中国正成为世界医药市场不可忽视的一块“大蛋糕”。数据显示,过去四年来中国医药市场(不含OTC和中成药)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业内预计,到2013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3900亿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

      包括美国礼来制药公司中国区总裁戴文睿等海外药企高层都表示,中国正日益成为战略意义非凡的重要医药市场,除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和规模外,海外药企还将在市场销售、生产以及研发方面陆续推出新的投资计划。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则表示,2009年,包括医药行业、医疗服务行业在内的健康产业将和建筑、消费等一起,成为投资者比较看好的投资行业。

      专家分析,目前,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医药市场增长速度已经放缓的情况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而与此同时,国资企业也将积极参与医药领域并购,利用政策优势、背景优势、关系优势等进行并购整合。

      “到目前为止,中国医药市场仍含有浓重的‘政策市’因素,大的外资企业对这一市场其实是比较谨慎的。因此未来两年发生在中国的医药业并购大潮中,国资仍将占剧主角位置。”陈春华告诉记者。

      一边是加速并购,一边是淘汰整合。专家介绍,虽然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中的并购此起彼伏,但纵观整个医药产业结构,中小企业数量还是太多。据了解,现在中国有医药制造企业近5000家,大部分年销售额不到1个亿;有医药商业企业7000多家,大部分都是小公司;有医药零售连锁企业1000多家,其中多数企业销售规模不大,门店数量也不多。

      陈春华表示,在这种行业结构下,并购和整合将是中国医药行业中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并购整合,将那些有一定特色但规模不大的药企聚合起来;淘汰一些没有特色的中小型公司;在中国塑造几个有真正竞争力的医药强者。

      在并购方式方面,陈春华表示,随着并购市场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金融手段将在医药行业并购中使用。比如举牌收购和母公司私有化子公司等。“还有支付手段方面,以前的医药行业并购中一般采用现金支付手段,几乎很少看到资产置换、承债式收购、杠杆收购等形式,未来的并购中,这些支付手段将更多地被采用。”

      

      医改:药企并购的另一个推动力

      资深医药营销专家杨伟强表示,2009年中国医药市场还会维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从医改对药业的影响来看,首先,外资会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在投资策略上,既包括产品系列和主营范围的加大投入,也包括补缺性的并购。

      在药品发展方向上,专家认为,新医改促使行业加大对非处方药的投入,因为新医改强调预防为主,疫苗的生产与销售会有比较好的增长。另外,包括外资企业的新药开发力度将加快加强,因为普药销售增长造成的缺口将由新药弥补,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都会加快新药上市的速度。

      “医改意味着政府投入在加大,总的来讲是利好。但因为试点是从少数城市开始,大部分地区还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医改对市场的影响还不会马上就有所体现。”杨伟强表示。

      在海外并购方向上,陈春华表示,中国现在是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规模上具有绝对优势,中国药企可以在这一领域通过并购走出国门。另外,在生物医药研发方面,因为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往往规模并不大,并购所需资金不是太多,一些有实力的国内药企将并购国外生物医药研发企业,获取其新产品的生产、营销权,以弥补自身研发实力的不足。普药方面,一些已经具备一定领先生产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海外并购获取国外的营销网络和资源,利用成本优势开拓国外医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