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CPI和PPI分别出现连续9个月和5个月的回落,涨幅和市场此前的预期也比较吻合。分析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节日效应。1月包含了元旦和春节两个节日,是消费旺季,对CPI的拉动作用比较大。不过,对比往年,两个传统节日消费对CPI的拉动作用有一定萎缩。这主要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老百姓虽然在春节期间花钱,但消费的额度可能缩减。
其次,反映国内制造业状况的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1月PMI指数为45.3%,比12月上升4.1个百分点。这说明从去年9月以来开始实施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反映制造业生产状况、新订单状况、采购量状况的分项指数1月均明显改善。
当然,受金融危机影响范围扩大和影响加深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用电量增速也从高位快速回落。2008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仅为5.23%,是自200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月4日披露的最新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逐月放缓,全年全社会用电量34268亿千瓦时,增长5.23%,比上年回落9.57个百分点。经济发达省份由于经济结构比较合理,全年下降幅度相对较少;而中、西部省份由于经济结构以高耗能行业为主,所受影响更加直接,用电量下降幅度非常剧烈。
进出口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道琼斯通讯社的调查显示,受农历新年假期及国际需求急剧下滑影响,中国1月进出口额同比将下滑11%,为连续第三个月下滑;1月进口额同比将下滑25%。
综合以上信息可见,我国宏观经济正面临更为严峻的通货紧缩压力。虽然目前诸多经济领域的状况向我们表明,中国经济已止住了去年四季度出现的经济“硬着陆”状态,经济开始平稳,甚至有了些许回暖迹象。但是这种复苏只相当于股市中的“熊市反弹”,其持续时间能维持多长还很难确定。在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效果逐渐褪去和企业重新填充库存之后,经济转暖的势头有可能宣告中止。狭义的“去库存化”(即降低产品库存水平)较易实现,但广义的“去库存化”即消化过剩产能则较为困难、历时亦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