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巡礼
  • B4:中小企业板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2 1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金融·证券
    再保巨头齐声喊涨 倒逼中国财险商降成本
    工行总资产超过10万亿元
    北京实施
    投连险销售适用制度
    央行将推动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服务业发展
    上海拟出台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指导意见
    中行去年代理保险业务收入超10亿元
    曾璟璇:村镇银行盈利只是短期评估指标
    央视新楼失火
    承保商人保财险走势平稳
    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1月对公投放突破百亿元
    友利银行:
    继续扩大中国市场业务
    收购弘正达
    泛华保险再下一城
    商业银行开展直投仍存不确定因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再保巨头齐声喊涨 倒逼中国财险商降成本
    2009年02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蕾
      市场人士认为,降低外部成本固然重要,直保费率紧跟上调才是应对的关键

      ⊙本报记者 黄蕾

      

      随着年初再保合约续转交易的陆续结束,国际再保险巨头集体收紧承保条件,再保费率普遍上调,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对于在去年雪灾、地震理赔上伤了元气的直保公司国内财险商而言,无疑雪上加霜。

      本报记者从多家财险公司再保部负责人处了解到,从不久前收官的再保续约谈判情况来看,有关巨灾险种的再保费率普遍上调10%至15%,工程险再保续转费率的涨幅也不小。除提价外,国际再保巨头还通过提高免赔额和修改保障范围等方式收紧承保条件。国际再保巨头的承保态度如此强硬,还是头一遭。

      

      再保商收缩中国战线

      “续转是针对每个直保公司的情况量身定做方案,不同客户、不同险种之间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影响续转费率的主要包括直保公司去年业绩以及理赔情况。”一家中型财险公司再保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他说,受去年雪灾理赔的影响,针对中国市场,以往被纳入比例合约的电网、通信线路等财产险项目,今年均被国际再保巨头剔除出去,取而代之的是非比例(超赔)合约方式。按照一位保险经纪业资深人士的说法,由比例合约改为超赔合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费率的涨跌,更贴切的说法是再保的起赔点抬高了,这说明再保险商在风险控制上变得更加严谨。

      “由于之前都是通过比例合约方式分保的,没有比较的基础。但电网这块业务涨价是肯定的,对中国直保公司尤其是大型财险商的实际影响很大。之前从客户那里收进来的保费,可能一大半都要支付给再保公司。”一家财险公司再保负责人诉苦道。

      更进一步来说,国际再保巨头纷纷收紧承保条件,事实上传递了收缩中国战线的重要信号。上述再保负责人解释说,由于无利可图,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全球再保巨头慕尼黑再保险、瑞士再保险,就开始逐步降低对在华比例分保业务的参与程度。

      而次贷危机引发再保险需求上升,以及中国承保亏损加剧,是直接引发今年再保巨头集体收紧承保条件的导火索。“前几年为了抢占中国市场,在再保费率水平上,国际再保巨头纷纷根据‘中国国情’迁就中国直保公司,比如按国际惯例,电网项目本来就不应纳入比例合约;加上之前再保承保能力过剩,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再保巨头纷纷打响价格战。”

      可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受累投资亏损,再保巨头本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承保能力开始下降;而受金融危机影响,直保公司却越发依赖再保险,今年以来欧美市场的再保费率“涨声一片”。“无论从供给还是逐利的角度来看,对于再保巨头而言,显然更倾向于把优质再保容量转移至低风险、高费率的地区。”

      

      降外部成本来应对

      面对再保续转费率的普遍上涨,最直接的应对之策就是抬高直保市场的费率水平。不过,多位财险公司大型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直保涨价并非易事。”

      他举例说,“按一般情况来说,如果再保涨价,直保费率也会相应上调。但以今年被纳入超赔分保合约的电网项目来说,由于国内电网企业比较强势,在承保谈判时直保公司仍处于相对弱势。如果直接抬高直保手续费,就会影响到业务。”所以,目前国内财险公司只能通过缩减中间环节的外部成本,来冲抵再保成本的增加。

      首当其冲的是对手续费的控制。上述负责人说,“以往支付给中介代理的手续费相对偏高,现在我们要严控。再保公司支付给我们的分保手续费,已经无法支撑我们所承担的外部成本。目前我们对内的宣导思路是:不能通过支付高额的外部成本来获取业务规模。”

      除严控外部成本外,对于再保涨幅较大的承保项目,国内财险公司大部分采取了主动“割肉”的方式,即通过更多共保的方式,来缩减各自在单个业务项目上的承保份额。

      令国内财险业人士担忧的是,再保费率上涨可能不会一步到位,也就是说这波涨价风可能会吹到明年甚至后年,关键还要看今年经济形势以及灾害赔付情况是否好转。市场人士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降低外部成本固然重要,直保费率紧跟上调才是应对再保成本增加的关键之策。“去年财险业全行业亏损,目前的直保费率已达底部,再无降价空间。财险公司必须从之前的追求规模忽视利润,转到最起码确保承保利润的道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