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人的消费倾向与收入成明显的反比关系,即收入越低的人,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越高。从这个角度来看,杭州等地的做法的确可以在短期内见效。但是,如果从长期考虑,在出口增速下滑的情况下,企业会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最终还是会影响到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与消费。
⊙本报记者 王颖
“为国争光,把钱花光。”在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消费、拉动内需之后,一个朋友MSN的签名档上赫然写下这样的字句。而今年春节期间,消费增长一如既往地强劲。据商务部监测,初一到初七,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900亿元,同比增长15.5%。
其中,全国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食品、饮料、烟酒今年春节销售额同比各增23%、17.5%和14.7%。金银珠宝销售额增长17.2%。服装、鞋帽销售额增长14.2%和12.9%。家电、通讯器材销售额增长17.8%和18.1%,液晶电视、厨房小家电、数码产品、电暖器等特别旺销。商务部重点监测的“万村千乡”龙头企业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25.6%。
事实上,即使没有鼓励消费的政策及号召,从数据上来看,零售消费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始终是稳步增长,年均增速不低于GDP的增速。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似乎不应该担心零售消费的问题。
而从国家政策层面,早在2005年底,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就已经公布,“十一五”财政政策重点是刺激消费需求。“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加速的时代,市场潜力巨大,坚持以扩大内需为主是我们发展经济的长期指导方针。‘十一五’期间,财政部门将努力优化投资消费结构,扩大消费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加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
在去年1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又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强调了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其中,有两条政策特别针对农村消费市场,在目前的农民工返乡潮下,农村消费市场是否能被带动?从“家电下乡”的成果来看,目前农村市场的反应符合良好预期,但也有专家担心,若农民将多年外出务工经商赚的钱用于消费,而非生产性投资,则这些以青春为代价赚取收入的农民,在花光自己的积蓄以后,却并无再获得收入的能力,这样并非促进经济发展的长久之计。
但这样的思考并不占多数,主流经济学家似乎更倾向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保8”,才能使社会各个方面稳定和谐。因此,各地纷纷出台措施,响应国家政策。
或许是受到蒙代尔在内的许多知名经济学家建言,成都、杭州等城市纷纷发放消费券,以刺激内需。杭州市财政局的统计显示,自今年1月24日杭州开始发放亿元消费券至2月6日,共发放消费券64.1229万份,占总发放数的95.08%,剩余未发放人群多为尚未开学的外来务工子女。截至2月8日,杭州指定的535家商家共接收消费券4772.41万元,占总发放额的47.72%,接近五成。而在杭产家电、旅游景点、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使用分类上,消费券在家电卖场和商场使用的拉动放大效应最为明显。杭州市政府计划接下来还要发放消费券的“升级版”:培训券。
有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人的消费倾向与收入成明显的反比关系,即收入越低的人,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越高。从这个角度来看,杭州等地的做法的确可以在短期内见效。但是,如果从长期考虑,在出口增速下滑的情况下,企业会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最终还是会影响到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与消费。
因此,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虽然在新闻发布会上肯定杭州成都等地的做法是一种特殊时期比较可行的选择,但同时也指出,教改和医改两项重要措施如果出台,将更加会对中国的消费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产生积极效果。这也说明,改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才是拉动个人消费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