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巡礼
  • B4:中小企业板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2 1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钱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钱沿
    CPI增速九连降 理财市场转向
    东亚银行代理销售
    “稳得福”两全保险
    长江养老“得”系新品上市
    通缩下,黄金仍具投资机会
    芮颖:年金投资在保守中捕捉机会
    星展银行
    新推保本结构性投资产品
    中行个人网银
    跨省转账收费五折
    专家:个税起征点
    年内提高势成必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CPI增速九连降 理财市场转向
    2009年02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金苹苹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CPI同比增幅为1%,出现连续第9个月下跌,PPI同比降幅达3.3%,连续第5个月大幅走低。面对CPI的持续回落,理财市场其实已做出了反应,投资人眼下或许得转变理财思路,寻找更加适合当前经济形势的投资品种和机会。

      ⊙本报记者 金苹苹

      银行理财:收益下降 资产管理类产品或升温

      尽管CPI的下降符合市场的预期,但是市场却在此前就对宏观经济的变化做出了反应。

      从去年11月开始,国家开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放松信贷规模控制。此前发行火爆的有关银行理财产品,也因此受到影响。

      从2008年12月开始,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发行大幅下降的局面。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统计显示,2008年最后一个月,银行理财产品的下降幅度超过前几个月,且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降幅最大,特别是此前销售火爆的信贷类理财产品,12月该类产品的发行数较前一个月减少了85款。不仅如此,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在收益率上也随着发行的低迷而走低,预期收益无法与前期相比。

      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另一支重要力量,票据融资类理财产品的发行和收益也在信贷政策和货币政策发生变化后,出现了双降的情况。从公布的数据来看,2008年下半年的票据增长非常迅猛,到了2009年1月份,信贷增量预计突破万亿大关。同时,由于票据融资的风险大大低于贷款,银行为了防止风险而大量选择票据,造成了票据市场利率的大幅下降,以致出现部分票据的利率倒挂的情况。

      “票据市场利率的下降已经明显地反映在了理财市场上。与企业获得较大套利空间相比,投资此类理财产品的收益正在逐步下降。”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李要深分析。据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2月9日,2月份已经发行了4款票据融资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1.9%;而1月份24款公布了预期收益的同类产品的平均年收益率为2.4%。可见短短一个月,随着贴现市场利率的下降,理财产品收益下降也非常明显。而随着收益的下滑,票据类产品的发行也大幅下挫。

      那么,当CPI持续下滑,银行此前发行的“明星产品”相继谢幕后,又将有什么理财产品值得期待?李要深预计,由于2009年股市存在结构性机会,因此类似资产管理类的理财产品或许在未来可能大量出现。“这些产品可以投资资本市场,也可以投偏债券类的标的。总之,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和转向是必然的。”而对于这类产品,投资者可以通过对过往资产管理团队的业绩的考量,来挑选产品,“特别是熊市里的管理业绩,更应该成为投资参考。”

      央行降息:预期空间不大 权益类投资现机会

      1月份CPI的回落,让众多分析人士认定,阶段性通缩的趋势仍将持续。但是年内继续降息的预期将减小,而且空间也不会很大。

      中金公司的报告指出,虽然CPI持续回落,但近期信贷爆发式的增长却降低了继续大幅降息以鼓励贷款的必要性。此外,在过去经济周期中,通常有“降息容易升息难”的现象,因此如果本轮降息幅度过大,将来通胀再起之时加息步伐未必能快速跟上。市场人士也认为,央行在未来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利用其他货币调控方式来调整货币政策。

      此外,在短期内降息的预期大幅减小的同时,有分析认为,未来即便降息,其幅度也不会太大。

      “随着降息通道进入尾声,目前投资机会已经在发生变化。”光大银行上海分行零售业务部理财师马箖表示,“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品种获得超额回报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相反,马箖认为眼下是投资权益类产品的好时机。除了直接投资股市外,股票基金、指数基金等偏股类的理财产品,其实是入场的时候。马箖建议投资者可以利用定期定投或者做波段的方式来投资此类产品。

      不过对于稳健型投资者而言,除了上述产品外,银行此前一直在发行的货币和债券类理财产品也依然是可供选择的标的。招商银行南京分行零售银行部产品经理胡燚认为,银行的传统优势在于做信贷类、票据以及银行间债市等领域的投资,因此虽然CPI下降后,加上此前的降息,使得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不断降低,“但银行可以通过产品创新的形式,比如利用期限差异设计产品,使得相关产品的收益仍能获得比同期储蓄高的收益。”因此,对于那些期望获得稳定收益且追求资金流动性的投资者而言,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仍值得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