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议院元月10 日以61 票对37 票通过8380 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与此前已获众议院通过的8190 亿美元计划规模相差190 亿美元,基本保留了奥巴马经济刺激计划的核心内容,即包括减税和政府投资两大部分。目标除了尽快大幅创造就业机会,为严重乏力的消费市场带来提振之外,奥巴马政府亦希望借此计划提升美国经济在未来的竞争力。修正后相当于GDP 6%的刺激计划加入了房屋购买税收减免计划、限制施行“替代性最低税负制”(AMT)和对购车者的税收抵免等方案。缩减部分则包括了对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助、税收储备、医疗及可更新能源项目等。
与此同时,美国财长盖特纳于同日宣布了总额高达2 万亿美元、核心为拯救深陷困境的银行的新一轮综合金融救援方案,包括四个主要内容:美国政府将和私营机构建立一个投资基金,向投资者提供担保或为投资者买入有关不良资产时提供融资,计划最初规模定为5000亿美元,但最终规模可能高达1 万亿美元;继续直接注资金融机构,但受资助的金融机构将需接受一个全面压力测试;财政部亦准备通过与美联储合作最高筹集1 万亿美元的资金,以支持一项名为“启动消费者和商业信贷”的新计划;财政部在金融稳定计划中将动用500 亿美元,推出一个全面的房地产计划,重点是尽可能动用政府的资源来降低抵押贷款的还款额和利率,以解决止赎案持续上升问题。
现在的舆论总把奥巴马政府的救市计划比作当年罗斯福的新政,其实奥巴马新政推出时的起始条件远远优于罗斯福新政时期。罗斯福新政推出之时,美国经济满目疮痍。与1929 年相比,GDP 下降了三分之一,工业产出萎缩了50%;金融动荡使美国银行在不到4 年时间里已倒闭了近1.1 万家,私人及公司储蓄下降了85%;而失业率在1929 至1933 年间由4%急剧上升至25%,美国居民收入减少了一半。更危险的是,整个经济深陷通缩,价格的加速下降使实际债务不断攀升,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构成恶性循环,市场陷入一片恐慌。
目前尽管美国经济已深陷衰退,但货币政策已极其宽松,产出及就业市场的萎缩程度,还是金融市场恐慌程度均远远好于大萧条时期,而奥巴马新政的规模与罗斯福新政相若,但当时罗斯福新政的融资阻力更甚于今日。
从支出规模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来看,罗斯福新政的财政负担更重。奥巴马财政刺激计划支出占2008 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但罗斯福新政的支出则占当时政府收入的165%,5 倍于奥巴马计划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这意味着,本次财政刺激计划的支出可以由4 个月的财政收入支持,而罗斯福新政的支出则需要20 个月财政收入来支持。
从支出规模占GNP 的比重来看,罗斯福新政的规模更大。奥巴马的财政刺激方案占GDP 比重将近6%,而1933年罗斯福设立的公共工程署支出33 亿美元刺激经济,便占据了当时GDP 的6%,此外,第二阶段新政中的工程振兴署雇佣200 万个家庭,其48.8 亿支出更占据1935 年GDP 的6.7%。这两项开支占GNP 比重已是奥巴马财政刺激方案的2 倍。
“小政府”理念可能使非战争筹款更加困难。尽管40% GNP 的负债水平远小于美国目前的状况,但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前的“小政府”时代,政府干预还不是一个常见的行为,和平时期如此大规模的筹资行动更是令市场震惊的。
因此,虽然目前舆论对奥巴马新政仍有多重疑虑,盖特纳的金融稳定计划又遭到市场冷遇,但救市方案的推出往往伴随着复杂的立法程序,市场的负面反应及立法程序中的波折仅是达成最终协议过程中的插曲,而奥巴马新政的措施最终将显著拉动经济,有望推动经济复苏。
如此判断的理由是:
其一,目前美国政府实施财政刺激存在多种有利因素:信贷约束较高,减税等财政刺激效果将得到加强;货币政策持续放松使挤出效应出现的风险较小;主要经济体协同推出财政刺激使得财政刺激的实施更加有效;
其二,美国最近两次(2001 及2008 年)退税的经验表明,退税计划均对拉动经济起到了可观的作用;
其三,本次财政刺激方案规模庞大,且美国财政刺激的乘数较高,根据目前的信息粗略估算,估计该方案可拉动今年下半年GDP 两个百分点;
其四,美国仍有基建空间,不会重演日本90 年代资源浪费的现象,而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将长期提升美国的竞争力。
(作者系中金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