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上市公司
  • 7:产业·高端
  • 8:广告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海外
  • A4:股民学校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2 1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3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3版:基金·封面文章
    股基赚足眼球 基民预期仍未扭转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基赚足眼球 基民预期仍未扭转
    2009年02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晓婧
      漫画 张大伟
      当市场的赚钱效应再度被激发,经历了2008年大熊市的基民却没有蜂拥入市;当部分偏股型基金纷纷回归面值后,广大基民反而陷入“去留两难”的尴尬境地。

      市场中,赚钱的多为先知先觉者,而先知先觉者又终究是少数。去年4季度,当债基“围城效应”凸显,机构且战且退时,散户却蜂拥而入;新年伊始,当机构大举介入偏股型基金,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却仍在观望。

      面对市场的超预期上涨,多数基民选择看看再说;正如去年市场超预期下跌时,多数基民选择耐心等待一样。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虽然市场未来永远是个未知数,但我们还是很想知道已经犯过一次错的基民是否会再犯一次同样的错?

      ⊙本报记者 吴晓婧

      最大涨幅近40%

      股基盈利能力凸显

      截至上周五,排在股票型基金第一位的中邮核心优选今年以来已经上涨了39.62%,其它偏股型基金也是大幅上涨,股基的赚钱能力再次凸显。

      根据银河证券的统计,截至上周五,155只股票型基金(剔除新基金)中,有84只基金今年以来的涨幅超过了20%,占比达到了54%;17只指数型基金涨幅全都超过了20%;59只混合偏股型基金中,也有24只涨幅超过了20%,占比为40%。

      数据显示,今年来短短20多个交易日里,155只股票型基金中,有5只基金的涨幅超过了30%,涨幅在20%-30%的基金达到了79只,56只基金的涨幅在15%-20%之间,11只基金的涨幅在10%-15%,而涨幅低于10%的仅有3只。

      沪深指数大涨,最为受益的莫过于指数型基金,统计显示,17只指数基金的平均涨幅达到了28.9%。这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易方达深证100ETF涨幅达到了34.97%,另有4只基金的涨幅也超过了30%。另外12只基金的涨幅均超过了20%。

      59只混合偏股型基金中,排在前三位基金的涨幅均接近了30%,另有21只基金的涨幅超过了20%,涨幅在10%

      净值回归

      基民“去留两难”

      出人意料的反弹激发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做多热情,然而,经历了2008年大熊市之后,广大基民对于偏股型基金的投资无疑相当谨慎,多数仍处于观望状态,而包括保险等“先知先觉”的机构投资者则开始率先申购股票型基金。

      “春节过后,虽然询问偏股型基金的投资者多了起来,但由于偏股型基金去年亏损太大,真正着手去买偏股基金的人并不多。” 工商银行浦东支行的一位大堂经理表示,“目前,对于偏股基金,很多投资者都还处于观望当中。但最近来看,市场比较好,我们已经开始建议客户配置偏股型基金了。”

      上周,记者走访了浦东20家银行的理财部,整体来看,偏股型基金的申购在节前和节后几天有所增大,但最近一周市场有所震荡,申购偏股型基金的人数有所减少。而从申购偏股型基金的基民类别来看,多数属于之前购基套牢的基民,为了降低购基成本而进行补仓。

      事实上,无论从记者走访基金销售渠道还是从基金公司市场部得到的反馈来看,偏股型基金的申购并没有之前预期的那样乐观。

      上海一合资基金市场总监对记者表示,据其了解,整个基金行业偏股型基金申购量有所上升,但是目前进行申购的多数是一些先知先觉的投资者,机构占比较多,大部分个人投资者依然“按兵不动”。

      “整体上来看,申购赎回并没有太大改变,偏股型基金在春节之前的申购较多,但近期净申购有所减少。”上海一内资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

      对于深度套牢的基民而言,或许选择坚守,或许选择补仓,然而,对于部分即将解套的基民,则面临着去留两难的艰难抉择。

      事实上,一部分偏股型基金复权后的净值已经达到市场在3000点时的水平,个别基金复权之后的净值甚至达到市场在6000点时的水平。同时,许多基金已经回归面值,坐了一次“过山车”的基民开始面临一种“痛苦”的选择:是去还是留?

      深圳一家内资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涨幅较大的偏股型基金已经出现了净赎回的情况。而市场也普遍担心:随着基金净值的持续反弹,多数偏股型基金的赎回或许会放大,曾经一度坚守的基民或许不会再一如既往地持有。

      债基遇赎回

      资金并未流向股基

      股债跷跷板效应在一季度表现得十分突出。近期,债券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债基收益率也随之下降。面对这种情况,部分基民选择赎回债券型基金。值得注意的是,去年4季度债基已经出现了“围城效应”,当散户蜂拥而入的时候机构则且战且退。

      虽然目前债券型基金并未遭遇大规模赎回,但基金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股市的持续回暖,基民申购股基赎回债基已经成为大的趋势。事实上,从记者调查的近10家基金公司的情况来看,债基赎回已经逐渐在增大。

      从记者走访银行渠道的情况来看,去年和今年已经形成相当大的反差。2008年,市场“泥沙俱下式”的下跌使得银行渠道销售基金的热情降至冰点。8月份,记者走访的30家银行营业网点中,推荐股票型基金的仅8家银行,占比达到26.7%;而推荐债券型基金的有16家,占比达到53.3%;上周,记者走访的20家银行均开始推荐偏股型基金,指数型基金更是其推荐的重头戏。

      在“跷跷板”效应下,债基去年的风光显然难以重来,对此,业内人士也存在一些担忧:投资者不应该单纯追求收益,而是应该追求与其所能承担风险相匹配的收益。从大类资产配置而言,债基依然具有投资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宏观经济走向依然不明朗、上市公司盈利还未改善以及大小非减持的压力下,虽然多数基金经理对短期内市场走势较为乐观,但对中期走势依然呈现出相当谨慎的态度。在此情况下,作为现金管理工具的货币型基金则成为投资者青睐的对象。

      “目前国内经济还没有多大改观,股市应该不会持续上涨。”在银行购买货币型基金的张先生对记者表示,“今年很多债基都亏了,货币型基金收益率还基本为正,所以我先把钱投入货币型基金,等真正到了牛市再投入股市。”

      银行的多位理财经理也对记者表示,从去年4季度至今,货币型基金成为基民的投资重点。事实上,2008年基金4季报显示,当季货币型基金份额增长达到2260.29亿份,成为份额增长最大的一个基金品种,个别货币型基金增幅可谓相当惊人,8只基金4季度份额环比增幅超过400%。由此侧面反映出,基民对股市的观望氛围依然较浓。

      新基金扎堆发行

      基民未现趋势性偏好

      得益于股市的复苏,新基金发行节奏加快,呈现扎堆发行的态势。虽然广大散户仍然处于观望期,但从新基金的发行来看,偏股型基金已经再度成为市场主角。基金公司也表示,今年基金持续营销的重点将由债基转为股基。

      整体而言,偏股型基金发行有所回暖,但具体到不同公司旗下基金,则显得冷热不一。

      据统计,2月份处于发行期的新基金有10只之多。值得一提的是,偏股型基金明显增多,占据6成。虽然2009年至今债市持续走弱,债基发行势头并未减弱,但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由于获批较迟,债基发行只能“硬着头皮上”。

      A股市场的反弹无疑使得偏股型基金的发行有所转暖,但据记者了解,偏股型基金的发行并没有市场预期得那么乐观,仍然有在发偏股型基金出现“卖不动”的情况,而银行系基金公司的渠道优势显得相当突出。

      据了解,银行系基金公司旗下工银瑞信沪深300指数基金首发当日,仅工商银行一家渠道发行就接近8000万份,加上其他渠道,预计首日发行接近亿元。事实上,业内人士透露,近期工银瑞信沪深300指数基金每日的发行量均在8000万左右,这与去年新基金每日仅几百万甚至几十万的发行量对比十分鲜明。而同为银行系的光大保德信旗下光大保德信均衡精选股票基金在2月2日开始发行,在建行主渠道首日发行也达到4000万份。

      虽然渠道优势不是银行系基金公司旗下偏股型基金发行势头良好的唯一因素,但在新基金密集发行时,渠道优势无疑相当重要,而同期发行的另外2只偏股型基金发行情况并不如此乐观,发行一周左右才达到1亿多。

      从债券型基金的发行来看,虽然被业内称为“硬着头皮上”,但他们也发现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困难。2月处于发行期的4只债券基金包括华宝兴业增强收益、诺德增强收益、国联安德盛增利债券和信诚经典优债。据了解,债基发行虽然没有去年容易,但国联安德盛增利4天就达到了1个多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