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就像馒头,吃一口,少一块,既然吃了,就要给钱。”一位接近ST盐湖的知情人士对日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关联交易如是解释,“一些盐湖钾肥的股东认为,2008年3月的关联交易属于资源买断费用,这种理解显然有误。”
这位人士介绍说,以前盐湖集团作为盐湖钾肥第一大股东时,多年不收矿产资源使用费,当借壳成为上市公司ST盐湖后,就需考虑双方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在2008年3月,ST盐湖向盐湖钾肥控股50.91%的青海盐湖发展有限公司(盐湖发展)收取了2008年度3.05亿元资源使用费,这一关联交易在盐湖钾肥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
据盐湖钾肥当时发布的关联交易公告,在“交易标的及数量”中公司曾提到,2008年公司(指盐湖钾肥)控股子公司盐湖发展公司将向青海盐湖工业有限公司(指ST盐湖)支付30574.2825万元的矿产资源使用费用。“交易目的”则载明,公司(盐湖钾肥)控股子公司青海盐湖发展有限公司年产氯化钾100万吨,该公司生产氯化钾所需的主要原料——光卤石均来源于别勒滩采区,该采矿区的卤水资源丰富,含钾量高,相对生产成本较低。
由于别勒滩采区归ST盐湖所有,所以盐湖发展的百万吨项目资源全部来自ST盐湖。而在ST盐湖与盐湖发展的矿产使用费合同中,也明确指出,“甲方(ST盐湖)根据乙方(盐湖发展)年产100万吨氯化钾的产能,向乙方供应卤水。”
盐湖钾肥部分投资者认为,2008年3月的费用是买断费用,再次收费不合理。这种理解导致2008年12月的股东大会,相关议案遭到以基金为代表的投资者的否决。
对此,上述知情人士表示,“3.05亿元资源使用费只满足盐湖发展的百万吨装置生产所需,不含其他资源需求。现在盐湖钾肥、盐湖钾肥控股公司及所属公司额外使用资源,用量增加了,当然要加收费用。”
据了解,资源超供有着市场背景。2008年5月中旬,国家有关部委到盐湖钾肥调研,针对国际钾肥价格上涨,希望企业加大产能,抑制进口钾肥的高价格。盐湖钾肥资源不足以满足生产需要,其控股及所属的三元、元通、晶达公司均无资源,在增产的要求下,需要增供资源。
此外,有投资者质疑ST盐湖对别勒滩矿权所有权的合法性。据记者查阅到国家发改委2002年“关于青海年产100万吨钾肥工程有关问题的复函”,其中明确指出,同意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即现在的ST盐湖)建设100万吨钾肥工程。2007年10月,国家国土资源部向盐湖集团发放了采矿许可证,载明矿山名称为“柴达木察尔汗钾镁盐矿别勒滩矿区”,年限30年,矿区面积2259平方公里。盐湖集团借壳上市后,更名为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即ST盐湖),国土资源部于2008年颁发了新的采矿许可证,除采矿权人名称做了相应调整外,其他均未变。由此可见,ST盐湖拥有对别勒滩矿区的所有权。
记者还进一步了解到,ST盐湖的固液转化项目有望给盐湖钾肥更大支持。察尔汗盐湖的固体矿资源高达3.8亿吨,而目前的开采工艺只能从液态卤水中提取氯化钾。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一位专家透露,ST盐湖已投资1.2亿元用于固液转化工作,试验阶段已经完成,有望2009年提交国家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验收。他认为,一旦进入工业化生产,可再上一个百万吨项目,使盐湖钾肥达到300万吨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