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2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2版:上市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2版:上市公司
    基金态度逆转 盐湖钾肥资源费“二审”过关
    安泰科技
    非晶带材项目进展顺利
    三安光电ST华龙急谋“二次重组”
    海星科技
    原董事长荣海遭上交所谴责
    振华港机两月间连拿四个海外大单
    年报遭遇重重质询 中兵光电集中释疑
    政府承诺为“09怀化城投债”提供支撑——访怀化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易贵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振华港机两月间连拿四个海外大单
    2009年02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伟中
    昨签淡水河谷8000万美元设备合同

      ⊙本报记者 杨伟中

      

      振华港机向铁矿石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Vale)提供9台散货设备的合同昨晚在上海落锤。据悉,这是振华港机与Vale签订的第一个散货设备供应合同,也是振华港机散货机械产品出口历史上最大的一笔买卖。

      振华港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港口机械供应商,产品已进入73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市场78%的份额。散货机械与集装箱起重机一直是振华港机的两大传统主营业务,前者占比虽不大,却是近年来该公司主营收入中增长最快的板块。振华港机擅长制造包括桥式抓斗卸船机、装船机、堆取料机和翻车机等散货装卸机械。据介绍,振华港机ZPMC品牌散货机械如今已远销至欧、美、亚、非等国家,以及被国内从南到北的沿海港口所采用。

      另一方面,Vale公司不仅是美洲最大的多样化采矿企业,也是巴西最大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去年,该公司为其在阿曼Sohar港所投资建设的铁矿石码头进行国际招标,拟采购包括3台卸船机、1台装船机、3台取料机和2台堆料机在内的大型散货设备。振华港机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最终赢得了这批配套化散货设备订单,价值约为8000万美元。振华港机总裁管彤贤称,这些设备将于2010年年中交付对方运行。

      尽管去年第四季度起金融危机风暴扑面而来,但基于对未来集装箱运输业务的复苏抱有信心,一些码头运营商依然着手对港口扩建或新建纷纷提前布局投资;与此同时,凭借着拥有可大幅提高装卸作业效率的集装箱机械产品,振华港机则在竞标中频频获取订单。统计显示,去年12月下旬和本月上旬来分别自阿联酋的迪拜世界港口集团和中国台湾的阳明海运公司,先后三度与振华港机签下了累计价值近5亿美元的港口机械订货合同。有分析师指出,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接连拿下四个海外市场订单,表明振华港机的拳头产品好比全球金融危机寒冬中的“一把火”,顽强地闪烁着市场生命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