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2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焦点
    全球资本流逆转 新兴经济体危机初露端倪
    新兴经济体落难
    中国置身事外非上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兴经济体落难中国置身事外非上策
    2009年02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周良
      ⊙本报记者 朱周良

      

      在俄罗斯等国面临严重金融风险的同时,作为全球最大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前景又将如何呢?

      

      发达国家疲弱拖累“金砖四国”

      在各大新兴经济体中,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组成的“金砖四国”一直以来被视为中流砥柱。但在本轮危机中,“金砖四国”的成色也面临考验。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最新发布的调查显示,上述四国的制造商对今年业务前景的信心出现大幅下滑。毕马威首席经济学家安德鲁·史密斯认为,这表明脱钩理论已结束,随着出口需求下降和外资减少,美国、欧洲和日本目前严重的经济疲弱状况,正明显对“金砖四国”经济体的出口造成沉重打击。

      瑞信的陶冬认为,在这场全球危机的冲击下,所谓“金砖四国”的故事已经被“击碎”了。到今年年底,金砖四国中仍能屹立不倒的恐怕只能剩下中国。而其他所谓“钻石11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情况只会更糟。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一些机构的认同。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日前发布最新报告认为,“金砖四国”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分化,其中中国是最能通过内部发展抵御外部驱动型危机的国家。报告指出,中国可能是最能通过内部发展(特别是财政刺激计划)抵御外部驱动型危机的,原因包括中国强劲的公共财政水平、风险暴露相对较低的金融系统、私人领域的低杠杆水平以及具备提高消费在GDP所占比例的潜力。

      

      中国所处位置最好

      不过,陶冬认为,在所有新兴经济体中,中国在应对当前危机方面所处的位置应该是最好的。首先,中国是债务输出国,而不是输入国,所以国际上目前借不到钱的状况对中国没有什么影响;其次,中国是净商品输入国,前两年商品价格持续高企给中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现在油价等持续下跌对中国来说反倒是好事;第三,中国本身有很多灵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这是很多其他新兴经济体所不具备的;第四,中国有内需,这也是许多小的新兴国家所不具备的。

      陶冬表示,中国的外资结构与其他新兴经济体有本质上的不同,来中国的钱多数是“专投机器”,有一些投机性的所谓“热钱”多数也是去投资房地产,不可能说撤就撤走的。从另一方面说,中国是大量资金的流入国,稍微流出一些并不一定是坏事。

      就现阶段而言,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已经出现复苏迹象的情况下,陶冬认为,中国不大可能遇到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所经受的严峻考验。

      

      或终结危机在新兴世界蔓延

      高盛的奥尼尔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几乎完全是来自内部经济。鉴于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和日益浮现的财政刺激开始生效的积极信号,他认为,中国不大可能受到新兴经济正在酝酿的危机波及,反而更可能成为阻止这种危机在新兴世界继续蔓延的“终结者”。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日前表示,为了帮助全球经济在2010年实现复苏,已经陷入衰退的发达国家不应该“闭门”自保,而更应该出手帮助广大新兴经济体提振内需,从而达到加快世界经济复苏的目的。

      林毅夫建议,发达国家应该共同捐资成立一个2万亿美元的基金以帮助低收入国家,这一被称为“马歇尔计划”的方案规模可能需要占到全球GDP的1%。林毅夫建议,发达国家将刺激方案援助总额的0.7%拨到该基金中;与此同时,中国和产油国等外汇储备雄厚的国家也应该出资。林毅夫表示,各国可以在五年内分期拨付设立上述基金,后者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

      专家表示,如果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危机加剧,中国金融市场可能也会受到有限的冲击。陶冬表示,但是如果新兴经济体爆发严重危机,中国在市场情绪方面必定也会受些影响,不管是H股还是A股市场。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加剧,但暂时还看不到市场走势会因此反转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