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2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如何看待并保全中国巨量外汇储备
    农村市场:
    中国经济新的制高点
    企业年金应尽早纳入《社会保险法》体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农村市场:中国经济新的制高点
    2009年02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亚夫

      

      从近期披露的一系列经济数据看,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挑战是很严峻的。外部是,发达经济体衰退面积进一步扩大,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汹涌,绝非少数政治领袖所能遏止。内部是,外商直接投资与净出口急速下降,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短期内难以恢复。受此影响,突发性就业压力大幅升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有没有突破重围的路可走?在讨论之前,有必要先看一组数据和信息。首先看主要贸易伙伴情况。据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日本去年第四季度GDP下降12.7%,环比下降3.3%。而欧元区同期GDP环比下降1.5%,美国环比下降1%。在发达经济体中,日本表现最差。

      进一步细看,去年第四季度,日本出口环比下降13.9%,拖累经济3个百分点;个人消费环比下降0.4%,拖累经济0.3个百分点。对此,有日本官员称:“日本出口型经济遭遇重创。毫无疑问这是战后最严重的危机。”而美国通过的7870亿美元刺激方案,也没有完全去除“购买美国货”意思,贸易保护主义在发达经济体内有强大要求。

      再看国内数据。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9%。其中出口下降17.5%;进口下降43.1%。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1月份中欧双边贸易下降18.7%,中美双边贸易下降15.2%,中日双边贸易下降28%。

      另据商务部信息,今年1月,我国非金融类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32.67%。虽有春节因素,但实际使用外资下滑幅度不容小看。而据有关人士称,在目前1.3亿农民工中,有2000万人失业。加上每年向城市输出500万人,目前农村就业缺口约2500万人。另外,还有约100万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

      从这一组数据里,可以读到什么呢?一方面,在发达经济体自顾不暇、保护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希望通过扩大外需来保持经济增长显然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调整内需结构,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如果仍旧像某些高度依赖外需的小经济体那样单薄,没有任何调整空间,那麻烦就大了。

      好在近30年来,中国经济主要采取的是重点突破、由点到线的发展战略,也就是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广大内陆农村地区相继跟上,有很大的后发需求。因此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国家财力比较雄厚,二是农村市场正待全面开发。可以说,要突破经济重围,开发广大农村市场将是制胜关键。

      据统计,去年中国的财政收入为6.13万亿元,去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1.95万亿美元。而截至2007年末,中国人口总数为13.21亿。其中,城市5.94亿,农村7.27亿。以2007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城市消费6.0410万亿元,农村消费2.8799万亿元。简单计算,城市消费是农村消费的2.027倍。城市人均消费是农村人均消费的2.57倍。

      也就是说,人口与整个欧洲相当的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其消费力不到城市的一半,人均消费更只有城市的三分之一。这还是总量概念。如果做地区比较,发达地区和欠开发地区的消费差距,要以10倍甚至更高来计算。这一方面固然反映出近30年非均衡发展遗留的问题;另一方面,那么多人口的广阔市场有待开发,正是铺展中国经济未来30年发展蓝图的大平台。

      问题是,怎么来开发这个市场?是照小农经济的模式,还是照现代市场经济方式,来评价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如自然资源、环境资源、人文资源等,配置与本地区经济社会持久发展相称的不同生产要素,建构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商品流,是大有讲究的。

      现在是将先进生产要素通过市场化手段,向农村进行有效配置的时候了。在网络与信息化时代,农村人口已不同于30年前的闭塞与保守。除了收入限制,消费现代商品已没有任何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育情况,利用多种金融杠杆工具,将新型生产与商业业态部署到广大农村地区,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和出售价格,增加农村人口收入,形成消费中高端商品的购买力,将是抢占中国经济下一个制高点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