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日,市场大幅下挫,沪指跌破2200点整数关口更是只在弹指一挥间。而市场分歧也随着行情的陡转之下迅速扩大,“见顶”之说屡屡见诸报端。而我们认为,探讨一下这两天市场的下跌是主动调整还是被动调整,似乎更有意义。
相信投资者就目前的调整行情都有着一些一致性的看法:比如说,个股累计涨幅偏大,毕竟有190家个股累计涨幅已超越了100%,获利回吐压力日益增强等;另一方面,虽然宏观层面大环境仍然偏暖,确实一些不同的声音也在传出来了,比如传言中的管理层调查“信贷资金直接流入股市”、IPO有可能重新开闸、询价制度即将进行改革以及创业板规则有望于“两会”后出台等等敏感消息。我们把它视作管理层有意吹风也罢,还是把它处理成管理层有意调控股市也好,其对投资者的预期及市场走势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笔者更认为,宏观层面的这些微妙变化,只能是加大了投资者主动调整的预期,但此次调整的发生,更多的还是由此轮反弹资金驱动型特质发生变化所致。
这种变化体现在,1、宏观层面资金流动性受到一定冲击,不确定性增强。比如说2月信贷增速变化、M1增速变化、管理层调查信贷流向,特别是A股方面一旦IPO开闸对场内现金流的抽紧情况等等。换言之,宏观层面资金流动有所减弱加大了市场调整的预期。2、市场方面,随着股指的不断攀升,资金驱动的边际效应必然有所减弱,基本面的主导因素开始上升,但恰恰是大盘蓝筹股并未如预期中将市场热点平稳切换,反倒是追随市场下跌,因此这直接加大了对市场的抛压。3、另一方面就是前面谈到的个股累计涨幅经过几个月的反弹已经偏大,由于本身涨幅较高的行业就具备高BETA值、高风险、强周期特性,因此一旦展开,市场的下调幅度必然与惯例相比有所加大。
故此,上述三方面因素都加大了市场主动调整的预期和力度,同时也明确了此次调整可能在时间上或空间上超出市场的预期。
因此我们说如何避免市场由主动调整转为被动的调整,投资者仍需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大盘股蓝筹股能否在调整过程中迅速企稳,不再下探;另一方面就是前期的热门品种会不会领跌。而我们关注的重点也在后者上,毕竟资金驱动下的反弹,个股的涨幅基本上不受基本面的控制,更多地取决于资金介入的程度多少——如果个股承接活跃程度高,介入资金主动出货,那么市场一旦形成这种共识,就会迅速演化成被动调整,说“反弹见顶”并不为过;而如果市场投资者早已保持谨慎,中小投资者果断增持,成交量方面表现迅速萎缩,深度介入的资金不能顺利出货而选择保持强势,那么随着获利盘的逐渐平息,市场依然有望迅速恢复前期的强势。
故此,传统通过“价、量、时、空”来预测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依然在此次反弹中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