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公司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2009 2 1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策略·数据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策略·数据
    消费券创新设想及其投资机会
    食用农产品价格继续回落
    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滑12.88%
    票据贴现为何飙升?
    金融危机主战场“移师”欧洲
    强势个股机构最新评级(2月18日)
    热门板块机构调研深度透析(2月18日)
    增加科教投入是保持宏观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增加科教投入是保持宏观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9年02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正面临国内外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制约,克服目前经济困难的出路在于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特殊国内外环境分析

      (一)国际资源储备总量日渐枯竭,给中国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带来严重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全球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世界日渐枯竭的资源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单纯依靠资源消耗来实现工业化,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凯恩斯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理论在指导实践运用中存在很大局限性。

      (二)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传导,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危机中面临双重压力。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相比,目前全球实体经济及虚拟经济出现的新变化,决定了中国在运用传统凯恩斯投资拉动需求理论刺激经济时,将面临多不确定因素制约。

      (三)我国前期以粗加工及资源消耗为主导的贸易体系在国外遭遇越来越多的反倾销制裁,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劣势明显。我们认为,中国贸易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突破“比较优势”贸易假说,寻求新的贸易理论支持,利用后发优势改善贸易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实现中国贸易的优化组合及全面升级,进而全方位提高我国贸易国际竞争力。

      (四)国内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现象屡禁不止,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依然存在。根据马克思商品“二重性”特征及绿色GDP理论,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不但没有创造任何社会财富,反而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消耗和浪费。

      (五)在前期追求“效率”基础上没有很好地兼顾“公平”,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消费需求乏力,收入分配不公平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按照传统西方经济学说,资本、技术、土地、资源、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根据这一理论逻辑,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顺理成章地成为参与GDP分配的主体,而以居民劳动收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工资在GDP分配中所占比重则逐步下滑。工资收入占GDP比重过低,直接制约了消费,也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六)国有企业进入产权制度改革攻坚阶段。前期国有产权不明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目前在国有产权管理体制及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上仍没有实现创新和有效突破。

      (七)我国农村庞大人口基数与加速城市化建设之间矛盾突出,由此决定了中国短期内不可能在庞大人口基数和劳动者素质相对偏低条件下实现城市化。

      (八)在前期市场改革过程中,与市场经济运行相匹配的诸如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完全确立,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源源不断的理论创新来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走向新胜利

      (一)当前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要防止陷入误区

      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第一、市场万能论。这一观点认为市场经济就是通过市场解决一切问题,市场经济发达的标志就是将一切要素全面市场化;第二、供求决定论。这种观点就是认为供求规律是作用于一切市场活动的规律;第三、全面私有化理论;第四、“金钱”与市场经济等同论。这种观点将市场经济与金钱等同起来,在积累财富过程中,“轻过程,重结果”,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第五、效率与金钱等同论。这种观点将效率与金钱等同起来,认为提高效率就是为了多赚钱,而不考虑外部成本;第六、资本万能论。这种观点认为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资本是万能的,劳动力只是资本的附属品;第七、全面西化论。这种观点认为改革就是全面西化,将西方一切制度照搬过来,包括政府职能、经济管理、宏观调控、公司治理、激励奖惩制度等;第八、唯GDP崇拜论。这种观点认为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就是一味做大GDP,而不考虑GDP的发展质量。

      (二)在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指导下,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若干理论探析

      1、关于市场经济涵盖范围理论探析。我们认为,市场经济不是将一切要素市场化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保证市场经济稳定运行的外部条件是不能市场化的,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社会公德、社会保障、社会监督、社会教育、社会管理等。这些外部条件是市场经济运行所必须的,没有这些外部条件支撑,市场经济运行效率将大大降低。

      2、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理论探析。我们认为,供求规律不能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切领域,如果我们将供求规律看成是作用于市场经济一切领域的万能定律,那么当前存在的权钱交易、钱色交易就顺理成章地披上了合法外衣。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求规律其作用领域是有限的,其作用领域应局限于那些可以市场化的要素。

      3、关于经济发展理论探析。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及我国多年来粗放式生产方式所积聚的矛盾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在加强,面对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有必要从根源上反思前期经济发展思路,以建立 “绿色GDP”核算体系为契机,更加注重劳动的有效性,注重发挥人在经济发展中创造的价值,将经济发展动力真正地转向科教、人才兴国上来。

      4、关于宏观经济调控理论探析。目前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凯恩斯投资拉动经济理论在我国宏观调控中得到广泛运用。从长远来看,世界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已经证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是在掌握世界最前沿核心科学技术基础上实现的,因此,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科技实力是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发展和实现经济赶超的最终宏观调控目标和调控重点,增加教育、科技和智力投入是实现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5、关于农村城市化理论探析。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中国城市化道路及实现路径不可能沿袭西方国家城市化老路,我们认为,中国农村城市化的立足点在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使他们达到与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教育或技能水平。鉴于中国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及文化程度较低等特殊因素,当前应通过计划生育及教育途径,压缩农村人口基数、提高农民素质和各项技能,经过几代人努力,最终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目标。

      6、关于价值创造要素理论探析。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正面临资源瓶颈约束,国际特殊货币体系下美元滥发行为将使全球金融市场出现长期低利率态势。在此特殊背景下,我们认为,以科技、管理为代表的新型生产要素将成为价值创造的主体,由此决定了我国未来在生产要素培育和组合上应向科技、管理和服务倾斜。

      7、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资本市场理论探析。我们认为,资本市场不是单纯地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资金投机场所,一个强大和稳定的资本市场其立足根基在于必须建立起一套持续稳定的分红派现制度,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及透明及时的信息披露等外部保障制度。只有这样,中国资本市场才能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8、关于国有企业所有制实现形式及法人治理结构理论探析。我们认为,当前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在于以创新的思维方式理顺国有产权关系和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执笔:鲍银胜、王倩、韩增华、李靖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