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2 20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期货
    资金争入“避风港” 黄金需求冲破千亿美元大关
    ETF继续狂购黄金 美金黄金“比翼双飞”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铜价上涨将获资金支撑
    中金所茶座第八期昨举行 专家:股指期货不会偏离现货市场
    天胶市场凸显三大矛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天胶市场凸显三大矛盾
    2009年02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特约撰稿 施海  
      ⊙特约撰稿 施海  

      

      外围增量资金积极进驻,展开激烈扩仓争夺,沪胶持仓量显著拓展,由1月23日的9.1万余手显著拓展至2月19日的21万余手,增长幅度超过12万手,相对幅度超过整整1倍。笔者认为,胶市目前同时受到利多利空交织影响,导致沪胶短线陷于区域性波动。

      

      矛盾一——全球汽车疲软和国内汽车振兴严重对峙

      目前,发达经济体汽车行业依然陷于困境,今年全球汽车销量将下降至5680万辆,与去年相比减少8%。今年美国市场汽车销量将降至1150万辆,为27年来最低水平。今年1月,美国汽车市场1月销量为65.6881万辆,比去年同期下滑了37.1%。日本新车销量仅为17.43万辆,同比锐减27.9%。韩国5家汽车企业1月份销售业绩比前一年同期减少了34.7%。欧盟则预期今年汽车销售将会再有20%较大幅度的下降。

      国内方面,国务院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已使中国汽车业走出低谷,特别是购置税优惠政策带动1月份汽车销售,今年中国汽车产销将呈前低后高态势,可望实现10%的增长,在国家出台的1.6升及以下排量车辆购置税减半等诸多利好因素影响下,中国乘用车市场已出现复苏迹象。1月份全国汽车销售约74万辆,同比下降10.4%。其中,乘用车产销与上月相比分别增长8%和4%。尽管1月份中国汽车产销继续出现同比下降,但利好政策的出台显然已开始扭转汽车销售低迷态势。1月份1.6升及以下乘用车市场的销量明显回升。此外,利好政策亦对汽车产品结构调整起到促进作用。今年1月份排量在1.6升及以下的乘用车销售比上月增长10.9%,比上年同期约增长2%,均高于乘用车总体的增长水平。

      解析:中国汽车产业是全球汽车产业的一部分,在全球汽车产业低迷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局部振兴,也将受到外围负面因素拖累,中国汽车虽然国内消费可能扩展,但出口需求仍将疲软,因此,该组多空因素对峙后,仍以偏空因素影响胶市。

      

      矛盾二——供应缩减与偏高胶价相对峙

      目前,东南亚产区和国内琼滇产区均处于年中割胶淡季,天胶生产季节性缩减,现货胶价出现季节性回升,现货胶价维持在14000至15000元,对沪胶期价维持升水并构成支持作用。同时,泰国和中国分别对国内天胶进行政策性收购,导致天胶人为缩减,引发胶农严重惜售心态,对胶市供需关系产生偏多影响。但同时,由于国际原油市场由于需求疲软,而持续单边下跌,并跌破40美元重要位置,由此对天胶构成沉重压制作用,目前相关品种合成胶价格和复合胶价格均显著低于天胶价格,如丁苯胶和顺丁胶价格分别陷于11000至12000元和12000至13000元区域,而复合胶1400美元/吨价格,如果按照5%的进口关税换算的进口成本也不足12000元,显著低于国内天胶期现两市价格,因此,沪胶期价可能被高估,回调压力将渐趋沉重。

      解析:虽然天胶供应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而缩减,但由于天胶价格明显高于合成胶价格,导致天胶部分需求消费被合成胶替代,由此而抵消供应缩减利多,更何况,1季度末2季度初,国际国内天胶生产将逐渐由淡季转变为旺季,天胶生产供应逐渐增加,而原油依然低迷。该组矛盾对峙后,同样以利空因素压制胶市告终。

      

      矛盾三——中国因素淡化与国内库存维持低量相对峙

      尽管近期有消息说,中国进口买盘仍在国际胶市采购天胶,数量不详,但1月份进口量大幅缩减65%至6万余吨,沪胶库存量维持在6万吨左右,未有大幅增减。

      解析:国内天胶进口大幅缩减,说明国内需求消费处于严重疲软态势,对沪胶上涨构成沉重阻力作用。尽管沪胶库存量维持在6万余吨规模,未有明显增加,但实际上6万吨规模对于沪胶库存量1至10万吨长期增减区域而言,恰好处于中值轴线,而目前时值国内产胶停割期,天胶需求消费主要依赖国内库存和进口满足,如果国内需求消费强劲,尤其是5号标胶消费旺盛的话,则6万吨库存量将停割期明显缩减,而目前库存量持续维持该水平,足以说明国内用胶需求消费疲软,尤其是5号标胶消费疲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