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的停滞已接近半年,在创业板即将开闸的预期下,一些券商的投行部门早已针对创业板作专门的准备。值得关注的是,中小券商姿态积极,大型券商则相对平静。
“我们专门针对创业板做的人才扩充目前已经完成了,而且客户资源也一直有在储备。已经有企业和我们达成了初步的意向。”一家驻地在中西部地区的券商投行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已有的几个客户都符合上中小板的条件,但这些客户对创业板更加偏爱些。这位负责人还表示,一旦创业板正式推出,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成为第二批,先看看市场的反应。
另一家中小券商的投行人士也表示,除了一些财务顾问、定向增发等工作之外,客户资源的储备和培育也是目前工作中的一大部分。据了解,这位人士所在的团队基本判断创业板的客户群与中小板的大体类似,目前也正在按中小板的条件在对客户资源进行梳理,把条件略低于中小板要求的一些企业列为创业板的潜在客户群。这位投行人士还告诉记者,考虑到IPO停滞已较长时间,如果创业板推出,为中小板储备的客户不排除优先上创业板的可能。
另一位投行人士还告诉记者,他对代办股份转让市场的企业也比较关注。按他的预计,三板市场中可能会有5%-10%的企业符合“流入”创业板的条件。
相比上述中小券商对中小板与创业板“两手抓”的积极忙碌,一些大型券商的态度要平静得多。上海一家创新型券商的投行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对创业板做的准备是比较少的,“如果遇到有好的项目或许会做一下的。”另一家驻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券商的投行人士也表示,目前还主要是在“等待”,并没有什么具体针对性的准备工作。
不同类型券商对创业板的态度何以呈现冷热差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同券商投行业务定位不同是主要原因,一些中小型券商大多更倾向于将客户定位在中小企业,大型券商的优势也主要体现在央企、地方国有大型企业等大型项目上。
在创业板上市项目的回报率很可能相对较低,这也使大型券商比较犹豫。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1%的费率计算,即便承销一笔3亿元的创业板项目,仅收获300万元的承销收入。而且承销业务前期较长时间的辅导、培训工作就花了券商很多的精力,再考虑到企业成长及回报可能存在风险的情况,一些大型券商更青睐于做一些增发、再融资的较大项目。
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券商却对抢占创业板赋予战略意义。一位中型券商投行负责人说,“我们的实力本身与大型券商有不小差距,所以注定了差异化发展将是我们未来的主要出路,创业板正是这样的一个机会!市场对创新的市场势必会积极关注,这也有利于我们投行品牌的快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