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2 20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缩量十字星:高举高打模式开始转变?
    基金并非“大举增持”
    急跌慢涨 积极防守乃上策
    大盘再度上涨的空间十分有限
    今日视频·在线
    短线仍需整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盘再度上涨的空间十分有限
    2009年02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赵伟
      ⊙赵伟

      

      牛年以来,A股市场摆脱了周边市场的影响,走出了特立独行的大幅反弹行情,如果从1664点算起,股指反弹了44.35%,这在熊市中属中级反弹。熊市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一般而言,熊市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股指和个股快速下跌,第二阶段是股指和个股开始反弹,对第一阶段的大幅下跌进行修复,第三阶段则是熊市尾声,出现市场最后一跌,是长期投资者入场的最佳时机。

      那么,该如何看待目前的股市?这是投资者十分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前期大盘的上涨仅为反弹,是对6124点快速下跌至1664点的修复。从理论上讲,前期的反弹应属熊市的第二阶段,但已进入尾声,调整即将展开。原因在于:

      一、基本面不支持大盘走出反转行情。从宏观角度看,目前支持股市走牛的条件还不成熟,从已经公布的2009年1月的各项宏观数据看,宏观经济还未彻底改善,预计会有二次探底的过程;大小非还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市场的上空,股改存量大小非为3636亿股,新股上市带来的新增大小非近1万多亿股,此次大盘反弹,大小非在高位又开始不断涌出;此外是最直观也是最现实的“A+H”的高溢价问题,目前,含H股的A股平均价格高于H股55%,H股对A股市场的牵制显而易见。

      二、大盘反弹透支了市场估值水平。大盘自1664点反弹以来,市场整体市盈率从14倍上涨至20多倍,与周边市场相比明显偏高,即便中国的经济状况好于其他国家,但中国经济是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而独立发展的,证券市场也是如此;三成以上的个股自1664点反弹以来股价翻倍,远远高于市场整体涨幅。在宏观经济没有明显扭转下滑趋势、上市公司业绩没有明显改善之前,众多个股的大幅上涨实际上是对未来行情市场估值的大幅透支,这反而不利于未来股市的平稳运行,在某种程度上将延长大盘筑底的周期;前期大盘反弹是在利好刺激下、以资金推动的上涨行情,没有宏观经济背景的支持,犹如空中楼阁,稍有风吹草动,资金就会从市场中撤出来。

      本周大盘K线形成两个跳空缺口,从技术上而言,如果本周大盘不能回补周三留下的跳空缺口,将有向下“岛形反转”的危险,大盘向下调整的趋势可能会成立。大盘下一步将如何运行,这是投资者所关心的。笔者认为即便大盘调整,行情还会有反复,依然是熊市第二阶段的尾声。原因如下:

      其一、积极的宏观政策提高了市场的信心。自2008年11月9日起,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投资4万亿元用于基础建设,以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1月1日起在全国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陆续出台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振兴规划;2001年1月,银行新增贷款1.62万亿,市场资金的流动性大幅增加,这些支撑着目前的市场信心。

      其二、新增资金一时难以撤出。近期市场每天近2000亿的成交量说明多空双方分歧较大,资金有进有出,市场活跃度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特别是个股行情还吸引着场外资金进场寻求战机,这就导致大盘震荡幅度加大,即便调整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当成交量萎缩到一定的程度,才会真正形成调整趋势。

      然而,无论怎样,短期上涨也好,继续下跌也罢,各种迹象表明,大盘已进入熊市第二阶段的尾声。投资者对于涨幅过大的股票应坚决回避或减持,对涨幅不大的股票可耐心等待逢高减持的机会,不追高是操作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