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2 2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5版:艺术财经·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5版:艺术财经·专题
    艺术收藏再发新枝,书法市场稳步上升
    【行家篇】 陆镜清:细化分类让拍卖更专业
    【评论篇】 书画批评家高鸿:如何改变“重画轻书”之弊
    董国强:书法市场会厚积薄发
    书法市场考验投资者眼光
    【收藏篇】 学术化:书法艺术投资收藏关键词
    【市场篇】拍卖推动书法市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收藏篇】 学术化:书法艺术投资收藏关键词
    2009年02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琳
      ⊙本报记者 杨琳

      

      书画批评家和鉴定专家高鸿也认为,将不同身份的书家作品分类,表象上看是一种拍卖的策划手段,但实际上是一种细化的学术行为。书法艺术其本身是一个文化现象,细化书家的结构体系会凸显数千年来不同结构体系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书法流派的产生及其演变的轨迹。对收藏家来说,也会在这一体系的架构中选择适合自己所要收藏的对象。总之,细化体系,是学术引导市场的理念的雏形,因而,收藏的学术化也将因此应运而生。

      他以为,没有学术内容的拍卖只是一种铜臭味很重的买卖行为,而没有学术化的收藏也只是一种盲目跟风的低俗投资行为。

      古代书法VS 近现代书法

      综观近年来的书法拍卖数据,书法市场上的天价缔造者几乎全部来自明清及明清前的古代书法,在拍场上一直处在平稳上升之中,很少受资本因素的影响。不过,高鸿特别提醒,唐代书法几乎绝迹,宋元书法也只是偶露峥嵘,宋四家的苏东坡、黄山谷、米芾、蔡襄以及赵孟頫等人的作品真伪多有争论(事实上真迹确实不多,其中赵孟頫的赝品最为迭出);而明清书法是近年拍场的主要追逐对象,流量多,真迹和精品时有出现,但赝品居多,以文徵明、唐伯虎、董其昌、王铎等人为“重灾区”。如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王铎作品达近万件,大多是王铎的晚年作品风格的样式,如此数量实为不现实。由此,收藏家和投资者绝对需要格外小心、谨慎出手。

      书法家书法VS画家书法

      迹象和数据显现,被市场青睐的大多不是书法家之作,而是画家的书法作品和社会名人的书法作品,其中社会名人的书法作品升幅更快。究其原因,还听专家观点。

      一直专注于书画收藏的成兰认为,一般评价书法的成就高远有三个评判标准:第一,其作品没有或基本上没有前人或者师承的痕迹;第二,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明显的时代感;第三、具有审美高度。这就是看似简单却为绝大多数的书法家一辈子都没能解决的难题,也是为何众多所谓的书法家被称为“书者”或者“书奴”的问题所在。

      然而,一个现象和事实却让人深思,如何才能解决书法艺术的法度、形式感和境界的难题,似乎只有在那些著名画家手里才能被轻而易举地解决。现代画家中具有较高书法修为和艺术成就的,北方有齐白石、徐悲鸿、启功等,南方则有黄宾虹、吴湖帆、张大千、溥儒、陆俨少、谢稚柳、唐云、来楚生等。再看清代的扬州画派,有近半数在书法艺术上都颇有建树。

      高鸿也指出,宋四家中,苏东坡和米芾既是官宦又是画家。也就是从苏、米开始,画家的书法一直是书法阵容的中坚。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徐渭、傅山、文徵明、唐寅、倪云璐及至近现代的吴昌硕、吴湖帆、沈尹默等等都是书画兼长且建树颇高的双料艺术家。

      名人书法升值更快

      另外社会名人,如帝王、官宦和学者文人的书法也一直受到市场青睐。从王羲之、李世民、颜真卿等到王国维、康有为、梁启超、于右任、郭沫若、沙孟海等,他们都不是专业书法家,书法对他们来说是工作必须的写字,但他们的书法作品却会被市场认可并传世。就是因为这些人有政绩,有著作,有故事,他们的字有人文含量,哪怕是一些有过劣迹的社会名人,如李鸿章、郑孝青、汪精卫、周作人、康生等。

      而且,这类书法作品在市场中并不容易得到,比如弘一法师的书法,他出家后的书法作品得到的人没有几个。至于鲁迅、郭沫若甚至孙中山的书法作品,更是少之又少了。一旦现世,其价格便可想而知。如郭沫若1966年作的《行书节录李固遗黄琼书立轴》在08秋拍以28万元成交,足足高数估价2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