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2 2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2版:艺术财经·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2版:艺术财经·市场
    谁先下手,谁就将最先迎来早春 抵御危机,证大“艺术银行”从公益性转型
    中国当代艺术:
    一场象征性的死亡
    佳士得在纽约推出
    赛克勒中国艺术品珍藏专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谁先下手,谁就将最先迎来早春 抵御危机,证大“艺术银行”从公益性转型
    2009年02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琳
      《五个一:迷你尺寸艺术展》》参展作品
      《迹象 》 徐牧原
      2008年,出资创建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的证大集团再次出资成立上海证大文化公司。由此,从非营利的艺术馆到营利性的文化公司,一个完整的隶属于证大集团的文化艺术产业链由此初步成型。一手创建证大现代艺术馆并成功管理至今的馆长沈其斌也于2009年年初成为上海证大集团文化事业总裁。

      ⊙本报记者 杨琳

      

      “艺术银行”正式转型

      沈其斌曾明确表明,非营利性的证大现代艺术馆是证大集团的形象和标杆;而作为营利部分的文化公司则将成为集团新的产业平台和支柱,有机会为集团重新打出一片江山。他说:“文化艺术产业极有可能成为证大集团未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集团也有可能就此转型。”原本属于非营利部分的“艺术银行”项目从2009年起被划入文化公司部分,从公益性事业变成经营性机构,直接从事艺术品投资、经营和买卖交易,对象从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价位比较低的作品和具有投资潜力的作品开始。

      2月21日,证大现代艺术馆前厅的“艺术银行”展览空间举办的由五位川籍年轻艺术家的迷你尺寸作品组成的群展《五个一:迷你尺寸艺术展》正是证大“艺术银行”转型后的第一个展览。

      

      证大将大手笔扩充馆藏

      证大“艺术银行”为何转型?转型后的目的是什么?又将如何经营呢?证大“艺术银行”负责人杨欣予表示,证大“艺术银行”的转型主要是基于市场原因的考虑。用经济的角度来考量艺术品的价值或者价格,其载体只有一个,那就是市场。她说:“从培养年轻艺术家的初衷而言,我们是不可能永远扶着他们走路的,年轻艺术家必须学会自己走路。只有把他们推向市场,才能更好的实现这一点。”因此,转型后的“艺术银行”在展览的同时,会将一部分优秀的作品推向市场。

      “利用当下艺术品市场的低迷态势,证大现代艺术馆将于2009年准备出手大量收集现当代优秀艺术品来扩充馆藏,丰富艺术馆的收藏脉络。”杨欣予强调,虽然“艺术银行”是从公益性转向到了经营性,但其最初的创建意义并没有改变,依然是以培育年轻艺术家的成长和赞助更多的艺术活动为宗旨,盈利不是转型后的证大“艺术银行”的最终目的。

      

      初期只推价位较低艺术品

      杨欣予透露,转型后的“艺术银行”与之前一样,国内外优秀且有发展潜力的年轻艺术家依然是其主要培育对象,而展览则是将艺术家推向社会和市场的主要方式,展览的空间就在证大现代艺术馆的前厅。“2009年,证大‘艺术银行’将推出15至20个左右的展览。”唯一不同的是,转型后的“艺术银行”将会和艺术品的流通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另外还将开发一个配套的画廊,长期销售“艺术银行”培育的艺术家的作品。同时,他们还将选择与其他机构合作:首先是学术机构,譬如美术学院和艺术机构;另一类则是市场流通机构,如博览会、拍卖行等。

      杨欣予还告诉记者,针对现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他们不会盲目地推出高价位的艺术品。所有的定价原则来自市场,关键在于品质。为了艺术市场的有序发展,他们更不会去炒作和追捧泡沫。她说:“证大集团有很好的资本背景,因此,‘艺术银行’会在合适的时候,选择与资本合作的方式,将艺术家推向国内外市场。”

      她透露,证大现代艺术馆的学术素养是“艺术银行”最大的支持,而且背后还成立了一个能结合市场的专家委员会。她说:“在市场上没有永远的赢家,我们也不是,也不可能是。能做到提供所有的资源毫无保留地扶持艺术家成长,也就问心无愧了。”

      当记者问道证大对转型后的“艺术银行”的预期收益和投入资金是多少的时候,杨欣予回答:“‘艺术银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所以,目前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收益预期,只是希望艺术银行的做法能得到业界的认可和支持。但今年,证大现代艺术馆会对艺术银行有比较大的投入,目前预算的资金有几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