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邱家和
正如中国知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所言,此次中国民间律师团跨国追索流失文物,具有良好的愿望,但效果如何不好说,“对于海外流失文物,无法一时无偿归还我们的,我们当然应该表明态度,并保留追索权。但我们现在不要刻意去追求,想着把所有的流失文物都买回来,毕竟国家的精力和财力有限,”他还明确表示,对于海外流失文物,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现阶段非法流失的文物。
谢辰生的话可谓一语中的:中国文物保护的课题,除了追讨历史上流失海外的文物外,还包括如何阻止当前十分猖獗的中国文物走私盗卖。
在这个背景下,今年1月15日中美两国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对旧石器时代到唐末的归类考古材料以及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实施进口限制的谅解备忘录》,就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这个备忘录,美国政府将限制以下考古材料进口到美国:原产于中国和代表中国的文化遗产、从旧石器时代到唐代结束(公元907年)的考古材料和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包括将由美国政府公布的清单上所列的各类金属物、陶瓷、石材、纺织品、其他有机物质、玻璃和绘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签发许可或其他证件证明这种出口不违反中国法律的除外)。
专家高度评价中美文物保护备忘录
参与签署仪式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表示,这是中美双方作为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的缔约国,根据该公约而采取的文化遗产保护行动。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充分体现了中美两国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必将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文物保护专家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谢辰生将其视为重要的突破。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丁孟则认为,美国和欧洲是走私我国文物最主要的国家。而近两年文化拍卖市场高价位的吸引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文物走私案件屡禁不止,为此签署《备忘录》将有助于中国守住自己的文物,“这可以改变中国文物大量走私国外的局面,也同时也可以给其他发达国家以示范意义。”而有的文物保护专家更指出,圆明园兽首的海外追索,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法律问题,“150年前就流失的东西,已经辗转多人,你也不能说目前的藏家就是恶意取得。而中美的文物进口限制谅解备忘录,则是针对目前的大规模文物盗掘走私,是有战略意义的。”
相关报道
见3版